如果說,光合作用的比喻形象生動地闡釋了寬鬆、理解與信任的關係,那麼,要使幼苗根深葉茂,僅僅依靠空氣、陽光和水是不夠的,還需要增加氮、磷、鉀等養分。對孩子的成長而言,“氮、磷、鉀”就是智商、情商和意商三種品質。現在人們都很重視培養孩子的智商,可以說在此方面是不遺餘力的,卻嚴重忽視了對孩子健康的情感和優秀意志品質的培養。其實良好的情感和意志不僅是人成功必不可少的兩大條件,而且也是人健全人格不可或缺的兩大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情商和意商對於人事業的成功比智商更為重要。

智商人們都明白,是指人的智力年齡與實際年齡的比值,反映的是人的智力品質及其發展水準,在此不贅述。我想著重來闡述一下情商、意商的內涵,以及如何培養孩子的智商、情商和意商。先說情商。嚴格地說,情商應該叫情緒智力,而不是像人們望文生義地認為是情感商數或情緒商數的簡稱。那麼,什麼是情緒智力呢?按照我國著名情緒心理學專家郭德俊教授的說法,情緒智力“是社會智力中的一部分,也可以說是一個分支。人們在面臨許多社會問題時,都需要在情緒、情感資訊的參與下才能正確地解決。這種對情緒資訊加工的能力就是情緒智力”。美國心理學家薩洛維和梅耶教授在近期發表的《什麼是情緒智力?》一文中,對這一概念作了如下闡述:情緒智力包括準確地覺察、評價和表達情緒的能力,接近並產生情感以促進思維的能力,理解情緒及情緒知識的能力,調節情緒以促成情緒與智力發展的能力。我國情商說研究者在綜合各方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情緒智力說。該學說認為,把動機、興趣等排除在情緒智力之外是不恰當的,因為動機、興趣與人的情緒關係極為密切,甚至有時就表現為一種情緒或情感。基於此,該學說對情緒智力作了重新定義,認為情緒智力乃是人認識、調控自我以及他人的情緒,尋求自身心理平衡,形成自我激勵機制和動機與興趣相結合的機制,以及妥善對待與處理人際關係的心理素質和能力。雖然用情商來指稱情緒智力有欠準確,但鋻於情商一詞已為國內大多數人所接受,在此我也沿用了這一概念。在我看來,情商是人在情感過程中產生的,用來調控自身情緒,尋求心理平衡、協調人際關係、駕馭人生風帆的素質和能力。所謂培養情商,具體說來就是要使人盡力做到以下四點:一、認知和調控自己的情緒;二、識別和理解他人的情緒;三、構築和形成動機、興趣和自我激勵相結合的動力機制;三、處理和協調人際關係。

既然情商也叫情緒智力,它也就應該算是智力的一種了。那為什麼不用“智商”來統而稱之,非要再搞“情商”這樣一個新名詞呢?這個問題有點複雜,大致可以從兩方面來回答。首先,這與智商說以及傳統的智力觀有關;其次,與人們對智力的深入探討有關。先說前者。傳統智力觀認為,智力是以語言能力和數理—邏輯能力為核心,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與人的認識過程相聯繫的一種能力,可分為記憶力、觀察力、思維力、想像力等。智商就是用來測定這些能力的一個概念,是人的智力年齡與實際年齡的比值。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智商越高的人就越聰明,反之則越愚笨。這種觀念根深蒂固,甚至在一些國家,學生的入學性向測驗也一度是基於這樣的觀念設計的。

這種觀念近些年來受到了普遍的質疑。學者們研究發現,一方面,大量的成功人士並非那些智力測驗中智商很高的人;另一方面,許多被認定為智商很低,甚至是弱智的人卻在某些領域表現出了突出的才能和聰明過人之處。這樣的例子生活中不勝枚舉,這說明瞭一個問題:智商不高的人未必就不“聰明”!這種現象迫使人們思考:以往的智商理論能否完全測定人的聰明程度?其背後的智力觀能否涵蓋人類智力的全部?人類的智慧結構究竟如何?說到底,就是人們應該如何來理解智力這一概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色憂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