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英國詩人佈雷克的一首短詩:

被獵的兔每一聲叫,

就撕掉腦裡的一根神經;

雲雀被傷在翅膀上,

一個天使止住了歌唱。

因為在短短的四句詩裡,他表達了一個詩人悲天憫人的胸懷,看到被獵的兔子和受傷的雲雀,詩人的心情化做兔子和雲雀,然後為人生寫下了警語。

這首詩可以說暗暗冥合了中國佛家的思想。

在我們眼見的四周生命裡(也就是佛家所言的「六道眾生」),是不是真是有情的呢?

中國佛家所說的「仁人愛物」是部是說明著物與人一樣的有情呢?

每次我看到林中歌唱的小鳥,總為它們的快樂感動;看到天際結成人字,一路南飛的北雁,總為它們互助相持感動;看到餵飼著乳鴿的母鴿,總為它們的親情感動;看到微雨裡比翼雙飛的燕子,總為它們的情愛感動。這些長著翅膀的飛禽,處處都顯露了天真的情感,更不要說在地上體軀龐大,頭腦發達的走獸了。

甚至,在我們身邊的植物,有時也表達著一種微妙的情感,或者更確切的說是機緣和生命力;只要我們仔細觀察那些在陽光雨露中快樂展開葉子的植物,感覺高大樹木的精神和呼吸,體會那正含苞待開的花朵,還有在原野裡隨風搖動的小草,都可以讓人真心的感到動容。

有時候,我又覺得懷疑,這些簡單的植物可能並不真的有情,它的情是因為和人的思想聯繫著的;就像佛家所說的「從緣悟達」;禪宗裡留下許多這樣的見解,有的看到翠竹悟道,有的看到黃花悟道,有的看到夜裡大風吹折松樹悟道,有的看到牧牛吃草悟道,有的看到洞中大蛇吞食蛤蟆悟道,都是因無情物而觀見了有情生。世尊釋迪牟尼也因夜觀明星悟道,留下「因星悟道,悟罷非星,不逐於物,不是無情」的精語。

我們對所有無情之物表達的情感也應該做如是觀。呂洞賓有兩句詩:「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原是把世界山川放在個人的有情觀照裡;就是性情所至,花草也為之含情脈脈的意思。

正是有許多草木原是無心無情,若要能觸動人的靈機則頗有余味。

我們可以意不在草木,但草木正可以寄意;我們不要歎草木無情,因草木正能反映真性。

在有情者的眼中,藍田能日暖,良玉可以生煙;朔風可以動秋草,邊馬也有歸心;蟬嗓之中林愈靜,鳥鳴聲裡山更幽;甚至感時的花會濺淚,恨別的鳥也驚心……何況是見一草一木子性情之中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色憂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