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彈四射時,躲在散兵坑裡,不要強出頭;在利害關鍵時刻,要辨識風向,學學牆頭草。

當代武俠宗師金庸先生,想必對於「見風使舵」有深刻的感觸,所以創造出一個活靈活現的標竿人物韋小寶。

《鹿鼎記》主角韋小寶擅長危機處理,而關鍵手段就是「見風使舵」。

看看他以清宮小太監身分,落入反清復明幫派天地會手中時,如何扭轉劣勢?

他激昂慷慨大罵鰲拜,說那奸賊殺死不少漢人英雄好漢,自己與他勢不兩立!

一番明確的立場表白,再加上胡編亂騙的家族受難史-當然是遭滿人欺壓啦!

果然贏來同情,立刻翻身成為座上客,最後還當上香堂堂主。

再看他面對意圖不明的神龍教徒章老三,如何應付?

他抓緊唯一的線索神龍教,虛張聲勢誇大自己與該教關係,並從對話間套出對方極度敬畏教主,便進一步將層級拉高,暗示教主很看重自己。

這一招再度奏效,暫時安撫住對方,不敢立即下殺手。





多多觀望,保證不錯

分析韋小寶玩這套招式的秘訣,其實有著固定的模式。

首先是「觀察」,或者眼看、或者耳聞、或者鼻嗅、甚至試探,總之先摸清楚當時的主流所在;接下來,實情也罷、造假也罷,儘量釋放善意朝主流靠攏。

簡單兩步驟,效果通常立刻顯現,難怪小寶兄樂此不疲。

對應小寶兄的實戰歷程,不難看出「見風使舵」招的重點在「風」字。

所謂察言觀色,這「風」字所指正是「臉色」,擴大來看是「時務」,最時髦的現代用語則是「政治正確」。

識透江湖這點訣的人,顯然不在少數,近半年才發生的成大學生MP3事件,可作為驗證。

二○○二年四月十一日台南地檢署的檢警闖進成大校舍搜查,朝野兩方都靜悄倘,沒有人跳出來表達立場。

接著學生因為不滿而展開串聯行動,聲勢迅速擴大,教育部長曾志朗率先開口,站在學生這邊;四月十六日法務部長陳定南也說,搜索成大校園違反內控規定,緊接著立委紛紛發炮抨擊,台南地檢署檢察長最後被降調。

事件開頭數日無人表態,當然是為了觀風向,尚未抓到主流風就急著跳出來,很可能誤蹈土石流,「見風使舵」高手不會幹這種傻事的。





先試探,再反應

高手善於觀風向,更高明的乾脆主動釋放風向球。

這是重量級政治人物玩的遊戲,在採取重要行動之前,先試探外界反應,再依據結果決定方向。

國家級的重大決策,也常採用這樣的模式,甚至將球釋放到國際上,用以了解該行動的可行性。

有位成功企業家暢談他的奮鬥歷程,說他這一路走來沒有摔大跟斗,全拜自己深悉「見風使舵」訣竅所賜,而他之所以懂得箇中奧妙,是因為年經時當過帆船選手。

這樣看來,「見風使舵」用在風險管理上,是相當適手的。

因此大如國家的決策、中如企業的經營,都需要活用這個招式。

不過套在個人身上,它卻大有爭議。





務實的牆頭草

個人何以需要「見風使舵」?

金庸先生透過韋小寶,做了精闢的詮釋。

小寶兄上場不久,有這麼一段獨白:「骨頭硬,皮肉就得受苦了。常言道得好:『好漢不吃眼前虧』咱們不妨胡說八道一番…等到溜之大吉之後。再罵不遲。」

兩副嘴臉,誠然可鄙,但是平凡小民遇上危機,大抵是這樣的思考邏輯。

站在同情立場,人們認為這種做法卑微但務實,便說「識時務者為俊傑」;站在尊嚴立場,實在不足取,因此以「牆頭草」嘲諷之。

牆頭草算不上大惡,但是一逕隨風搖擺,全無原則可言,也就是沒有自己的主張和立場。

社會上這樣的態度佔多數時,就會喪失重心、盲目游移,小惡累積成大惡,終究是大患。

「見風使舵」哲學名聲不佳,是有其道理的。

不過認真想來,要完全避免施展此招,可能稍有困難,因為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幾乎都練過這功法:小時候伸手討零用錢老挨罵,覺得很奇怪,為何老姐要錢就可得逞,虛心討教終於得知秘訣,「你笨啊,不會看媽臉色?趁她開心才能開口嘛!」

原來如此!「政治正確」自此烙印小小心靈,往後當然懂得停看聽的重要性了。

老師沉著一張臉,今天最好避免犯錯,不然會很慘!

經理一提到某某黨就咬牙切齒,唔,可別讓他發現我投票給那個黨的候選人!

哎喲不妙,原來老闆屬意A方案,我要快快修正那份報告才是!

既然種苗早已深植,無法避免出手,那就慎選施展的領域吧!

譬如理財投資,日本經濟下滑,快快拋售日本基金,轉移到歐洲或美國;譬如網路泡沫化,求職最好選擇實體公司。

在這些領域,「見風使舵」將是最合宜的防身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色憂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