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天下最柔軟之物,卻摧枯拉朽;以謙和柔軟的身段,經常可以化解剛戾,勝過百萬雄兵。

文建會主委陳郁秀在一次演講中,提及已故的先生-前立法委員盧修一-為民服務的小故事。

其中一則是這樣:有兩個隔鄰的村落,為了垃圾場設置的問題談不攏,吵得不可開交,幾乎瀕臨打群架邊緣。

盧修一接受邀請前去調解,但是雙會場氣氛愈來愈火爆,眼看是和解無望了,盧佻一靈機一動,大聲說:「大家不要吵啦,我請我太太來唱歌給大家聽!」

隔不久,就在預定設置垃圾場的位址,陳郁秀邀來數名音樂家舉辦一場小型音樂會。

歌聲、樂聲、人聲愉悅交融,音樂會相當受歡迎,而垃圾場也終能順利興建。

盧修一,顯然深諳「以柔克剛」的奧妙。





《現實社會裡的「推手」》

外貌看似軟棉無力,內在勁道卻不可小覷,這是「以柔克剛」招式的精神所在。

凡是看過李安電影《推手》的人,對於老頭子郎雄以一人之力,抗衡多名年輕力壯小夥子的畫面,應該都印象深刻。

雖是虛構的故事,這太極推手功夫可不誇張,講求的正是「以柔克剛」、「以小制大」、「以弱勝強」。

柔何以能克剛?

如果以太極推手為例,它的原理是這樣的:施展的人全身放鬆,完全不著力,這使得外力無法在他身上產生作用,因此不需抵抗,甚至退讓,卻能使來力落空;同時利用借力使力、四兩撥千斤的技巧,順勢將外力還給原本施力的人,讓對方承受兇猛的力道。

如此說來,它包含兩層意義,用於防禦是以「極柔」化解「剛猛」,用於攻擊則反彈「剛猛」之力到對方身上,真是深奧厲害的功法。





《示之以柔,迎之以剛》

「以柔克剛」的理論大師,首推道家師祖老子。

他在《道德經》裡留下許多精闢的語句:「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折。堅強處下,柔弱處上。」「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對於一般人認為沒啥路用的弱方,可說推崇備至。

這脈思想影響深遠,漢代著作《淮南子》輯錄了當時各家的思想,裡面有這樣的論述:「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剛。」

相傳是黃石老人傳授給張良的兵書《三略》,也講得乾脆:「柔能制剛叫弱能制強。」

每年數度飽受天災之苦的台灣人,對於這套理論想必有深刻體悟。

軟得不成形體的水,一旦發起飆來,斷橋、斷路,連堤防也兵敗如山倒;溫柔得無形無影的風,一旦凝聚成超級狂颱,以巨斧的姿態出現,就能拔樹、倒屋,堪稱無堅不摧。

想想這過程中,最教人寒慄的其實不在於力量的強大,而是外貌與本質之間的落差。

平日那般溫柔的東西,若非歷史教訓累積,你絕對難以想像它的強大,因此也就容易疏於防範,而這個心理上的漏洞,讓它有了最好的發揮機會。

無論如何,由於兩副面貌,這「以柔克剛」招式經常可以得逞。

《明史》記載,有次武宗南巡,隨行的提督江彬帶了一批虎背熊腰的武士,兵部尚書喬宇覺得不對勁,猜測那江彬有意謀反,於是選了百名身材矮小的武林高手當隨從。

在路上,雙方的隨人較量武藝,江彬以為勝券在握,沒料到居然落敗,沮喪得再也不敢動歪念頭了。





《生活中的柔軟功》

微軟總裁比爾.蓋茲,也曾領略「以柔克剛」的力量。

有一次他在會議桌上大發雷霆,越說越怒,二十餘名與會人員噤若寒蟬。

火勢熊熊中,唯有一名華裔女性員工,以輕柔的語音、冷靜的態度,提出意見。

第一次,蓋茲先生怒氣稍減,到了第二次,他終於以略帶僵硬的語氣同意提案,並結束會議。

其實在生活裡,我們經常是「以柔克剛」哲學的實踐者而不自知。

一家子開車出遊,不小心與人撞車,對方衝出一名怒髮衝冠的大漢,怎麼辦?

有理無理先擺一邊,堆個笑容鑽出去談判,效果可能強過硬碰硬。

做妻子的看上漂亮鑽戒,希望老公買下來送自己,怎麼辦?

軟言笑語撒撒嬌,效果必定比命令式語氣來得好。

進入一個新部門,面對保守而敵意甚重的同事,怎麼辦?

放軟身段、主動打招呼、幫忙做分外的事,甚至送送小禮物,相信必能發揮滴水穿石效果,融化僵硬的氣氛。

公司推行新的考績政策,條件遜於舊制,員工必定會反彈,怎麼辦?

辦個下午茶會,營造溫馨氣氛,然後婉言說明景氣的下滑、經營的不易、希望與大家共度難關的苦心等等,誠意溝通下,應該可以稍稍化解對立情緒。

無論作為生活的智慧,或是處事的謀略,「以柔克剛」都超好用,真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色憂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