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從哪本書上看哪位名人講過這樣一個觀點:MBA只能訓練出「卓越」的企業人,但「偉大」的企業人卻沒有任何課程可以訓練出來的。

所謂偉大的企業人,可能是從零到100億的創業成功,可能是奉命救火空降拯救了一間岌岌可危的公司;或許是某種經驗,或許是某種人格特質,你會發現,這樣的企業人,有些一開始就選擇了不走正統路線,可能還沒畢業就出去工作,有證照也不見得去考。

他曾經落魄,今天變英雄。

企業內外環境多麼複雜,MBA確實無法提供完美無暇的訓練,尤其是對「創業家」來說。

撰寫《別學北極熊》一書時,我發現許多成功創業家皆對MBA表示保留。

我也發現,MBA訓練出來的,往往也都不見於成功創業家之林。

這件事在我心中困惑很久,終於發現,那個差距在哪裡。

我覺得,其中關鍵之一,就是「直覺」(instinct)。





必要時依賴直覺

找來一位正統MBA訓練出身的經理人,和他說:「我做這件事,就是因為『直覺』。」

他肯定無法接受。

MBA的訓練,這麼多case study,這麼多層次的分析與闢論,怎麼可以接受一個毫無任何前因後果的二字答案:「直覺?」

要知道,商場如戰場,既然有前例,就要儘量地去看「以前的」,然後用系統式分析去看「以後的」,做完功課後,再來好好地做決策。

的確,大部分的時候,MBA是對的。

尤其是在經營一間大企業,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家家的經大同小異,別人走過的,我們學起來,再用正統的商學系統分析來「做對的事」。

但在以下三個情況下,或許卻反而得靠「直覺」,才能「做對的事」。





一、創業期間

萬事起頭難,開一間新公司,許多事情要創業家自己親自動手,不要小看許多小細節,它們一點一點地影響到未來的營運,商學院的訓練就算再細,也只能給一個大方向,當這麼多小細節如排山倒海而來,時間、人手、資源都缺,創業家別無選擇,只好以「直覺」來處理。

直覺「準」的,最後的結果就會得多;不準的,便容易「積小錯成大錯」。





二、新型產業

當公司處在一個新產業,大至奈米、環境、網際網路,小至夜市攤位的新烘焙法、異國風味。

由於產業太新,根本沒有前面的成功案例可循,太多的分析,有可能因為產業特質,甚至前方還「未知」的狀況,反而導向一條錯誤的道路。

這時候,如果公司的領導人的「直覺」很準,公司便容易創出新氣象。





三、轉型關鍵期

當企業急需轉型以求生存,如同美國Yahoo目前的狀況,我們發現,再多花拳繡腿地去加強財務數字或產品,並無法讓企業真的起死回生。

這時候企業需要大刀闊斧的領導人,讓整間公司重新啟動,時間很短,被賦與如此大任者,「直覺」變得很重要,「準」的話,可帶領公司度過險境。





用熱情引領直覺

問題是,直覺就是直覺,怎麼可能比MBA所訓練出來的分析還「準」?

我們發現創業家的「直覺」,其實不是「亂猜」,而是「比人家快一百倍的分析」。

也就是說,別人才剛開始把問題想好、準備開始分析的時候,創業家已經全部分析完畢、直接產生直覺了!

為何創業家如此神乎其技?

沒什麼,只是因為一份興奮與熱情!

他喜歡這個東西,就會日日夜夜的思考,他思考的不是4P、SWOT、BCG矩陣、五力分析怎麼列、怎麼畫,他思考的事情只有這個產品、這間公司,要怎麼讓它成功?

還有什麼障礙?

還有什麼新創意?

他像一張網,灑了出去,用最「土」的方法,把所有的局都在前方布好了。

這時候,將商學理論「框」於直覺上面,反而有點不搭,因為創業家自己會發現,竟然無從解釋為何是這樣、是那樣。

這「直覺」是想了這麼久的一個經驗的累積,直接就從嘴巴說出來,「應該怎麼做」了。

所以,創業家要有自信!

雖然從來都沒辦法像MBA一樣很「sharp」地去解釋自己的東西、自己的道理,但是我們對這個「直覺」一定要有自信。

當你在創投面前被問倒,或在客戶面前支支吾吾,不妨把這篇文章給他看,告訴他,你的「創意」不是在猜測,它是更深的思考。

畢竟你都已經把靈魂都奉獻在上面,你都已經在夢裡演練過不知幾千幾百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色憂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