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了,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人,是否應該堅守點什麼?」

人,或許都是這樣的:當物質生活還很謙虛的時候,精神上卻是充實的、完整的、高尚的;而當物質生活高度發達時,帶來的卻是精神上的極度無聊和空虛。

在這種時候,人,是否應該堅守點什麼?

應該堅守點什麼?

應該堅守一份寧靜、一份自尊、一份純潔。

很多時候,很多場合,我都一直強調一種說法:在這個喧囂和無奈的世界裡建立一個能讓疲憊的靈魂得以棲息的家園—靈魂的家園。

當我們浮躁、無聊、空虛、無助,乃至受傷時可以讓靈魂有一個可以棲息和療傷的去處。

在這裡,即使不能完全撫慰靈魂的創傷,最起碼傷口不會被感染。

有人曾對我說:「現在這個浮躁社會裡的人也都是浮躁的。」

對這種說法,不知會有多少人認同。

人的價值取向是不同的,在這五彩繽紛的世界裡,真的很難說什麼真正的對與錯,有的僅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分歧和不同取向。

浮躁,就像流感病毒,當流感到來時,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被傳染,總會有一部分人能在這種病態的大環境裡保持自己的健康和純潔。

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會有純潔的存在。

不是所有的人都會懂,不是所有的人都會明白:其實,任何人都可以保持那份康健和純潔的。

當人變得不康健、不純潔的時候不是身體起了什麼變化,而是心靈或者是靈魂逐漸變得荒蕪了。

對於有些人的變化,自己可以無動於衷,而對於有人的變化,不無動於衷又能怎樣呢?

痛定思痛後,經常地會想起一個故事:

一位哲學家帶著他的十個徒弟周遊列國,經過十年的辛勞奔波之後,終於學成回國。

到了城外時,這位哲學家讓所有的徒弟坐在一片長滿雜草的空地上,給他的學生留下了今生的最後一道考題:怎樣才能徹底清除這大片的雜草?

答案是多種多樣的,有用火燒的、有用鐮刀割的、有用鏟子鏟的。

面對眾說紛紜,哲學家默默地站起身,留下了一句話:回去用自己的方法找塊地試試,做不到的明年的今天再來這裡。

轉眼就是一年,當十個徒弟再聚到這裡時,沒有見到師父,見到的只是一望無際的莊稼。

在短暫的驚訝後,徒弟們終於明白了師傅的良苦用心:清除雜草的最好辦法就是在草地上種上莊稼。

清除思想雜草的最好辦法就是用一種高尚的東西替代思想裡的雜草。

高尚,這種精神世界裡的天使般的淨化是建立在文化的基石之上的。

文化,對現代社會裡的人,尤其是物質生活高度發達之人來說那就是奢侈品。

能有幾個人能真正靜下心呢?

浮躁的氛圍造就了一種速食式的文化心理。

在這種心理籠罩下的人,讓他們真正去堅守點什麼可能的確有強人所難的意思。

呵呵,那就讓他們瘋狂之後慢慢體會那份飲盡靈魂的純潔安寧之後帶來的懺悔吧,阿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色憂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