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只要你顯示出你是一個不受欺侮的人,你就能夠做到不受氣。

或許你不必處處睚眥必報,只要你能抓住一兩件事,大做文章,讓冒犯者嚐到你的厲害,你就立刻能收到一種「殺雞儆猴」的效果,以起到某種普遍性的威懾作用。

這就好像是原子彈的發明,除了在「二戰」中牛刀小試外,沒有在戰後的任何一次戰爭中使用過,但它的威力卻是有目共睹的。

只要你擁有了原子彈,即使不去使用它,也會對他人產生震懾作用。





做人,首先不能一味順從他人。

一味順從是很危險的,這樣會阻礙人們營造出和諧與暢通無阻的人際關係。

在與人交往中,要敢於拒絕,不要過多地自責以及過多地退讓。

有些人,對別人的任何要求或命令都採取無條件的同意,馴服的態度已形成一條鐵律,他們不願讓他人失望,因此,害怕激起請求者的惱怒與怨恨;他們希望自己做到「百依百順」、「有求必應」,從而塑造和維護自己的老好人和大能人的形象;他們覺得「不」是一種無禮和否定,假如想與人和平相處,「不」字就不能出口。

長期如此,他們不僅一直不說「不」,就算想說時,也不知如何去說。

是否一味地迎合、滿足他人的要求,就能營造出和諧順暢的人際關係呢?

當然不是。

由於不會拒絕而一味地說「好」,事後一方面會為勉強承諾而自找麻煩,接受你並不喜歡去的邀請、買一些你完全不需要的商品、忍受你本來不歡迎的造訪、做許多違背你原則的事。

你勉為其難地做這些事,滿懷厭惡和沮喪。

這些厭惡、沮喪反而會損害你的人際關係。

另一方面,你會因此在生活的大部分時間都感到苦惱、失望和愧疚,你感覺無法主宰自己的生活。

你以一副虛假的面孔,滔滔不絕地說著謊話,你的形像是如此的蒼白。

以這種形象去與人交往,又怎能為人所尊敬呢?

有的時候明知無法辦到,卻答應下來,浪費了自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無濟於事,很容易招致委託人的惱怒,因為你誤了人家的事。





做人,要樹立不易受欺侮的形象。

樹立一個自信、潑辣的形象,是確保自己不受欺侮的一條很重要的處世技巧。

所謂的潑辣,便是敢說有的人不好意思說出口的話,敢為有的人不好意思表現的舉動。

敢拼敢幹,口才好,因此,很少有人敢引火燒身,自討沒趣去招惹你。

這一形像在時時刻刻提醒那些惡人,欺侮我是要承擔後果並付出代價的。

總之,樹立一個自信、強悍的形像是十分重要的,有了這一形象,就好比是種下了一棵大樹,從此,你便可以在樹陰下納涼了。

塑造實力派形象,就是平時就要注意展示你雄厚的力量,比如,令人羨慕的專業本領、廣泛的人際關係網等,這些都會在周圍的人群中造成一種印象,即,你是一個能量巨大的人,不發威則已,一旦發威則後果難當。

因此,人們一般不敢招惹這類人物,持有這種形象的人也很少受氣。





做人,要該出手時敢出手,不縱容恃強淩弱者。

假如面對恃強淩弱者,放棄反抗,逆來順受,忍氣吞聲,只會使對方得寸進尺。

只有勇於反抗,敢於鬥爭,才能使自己成為強者。

人類社會與動物界相似,時有「弱肉強食」的現象發生。

一類人總愛處處佔他人的便宜,淩駕於弱者之上;而另一類人就是所謂的「受氣包」,很自然地成了前者嘴裡的肉。

世界上沒有天生的「受氣包」,那些經常成為眾人發洩對象的人,之所以在不受氣的道路上邁不開步子,往往是因為他們首先用自己的左腳踩住了右腳。

他們在第一次受氣時就放棄了反抗的企圖,這一行為的反復便會形成一種心理定式和社會交往模式,即,你覺得自己可以忍受這種逆來順受的生活,而他人則認為你就應該逆來順受。

因此,你受過的氣越多,你就越可能受更多的氣。

怎樣突破這種惡性循環呢?

那就是要勇敢打破第一次。

真正地進行一次反抗,讓對方認識到你並不是天生就該受別人的氣。

很多人選擇了忍氣吞聲的生存方式,往往是由於他們患得患失,怕這怕那,在主觀上嚇倒了自己。

而無數的事實證明,挺身而出,捍衛自己的正當權益,其實是再自然不過的事,跨過這道門檻,你會發現,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卸掉了精神包袱,你反而會活得更加自在。

不敢進行第一次反抗,就不會有第二次反抗的發生,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新世界的滋味有多麼美好。

而有了第一次的反抗,嚐到了其中的美妙,你自然就有動力去進行更多次的反抗。

久而久之,你就會修正你的心理模式與社會的交往方式,由一個甘心受氣、只能受氣的人,變成一個不願受氣也不會受氣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色憂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