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散文作品,才配稱得上優秀?一個優秀的作者的標準是什麼?」

這兩個問題其實先前我並未曾仔細想過,一直以來,我都只是讀可讀之書,行可行之文。

概不以「文以載道」為己任,大抵自己也是載不起的,只求自自然然寫作,清清白白做人,唯此而已。

文字之於我,乃生命的一種訴求與展示,心靈的一種寄託與宣洩。

所以我一直告訴自己:書自己能書之情,達他人未達之意。

這也是我為何一直喜歡寫作散文的原因。

林語堂先生在《文學生活》中曾經說:「衡之實際,一切有價值的文學作品,乃為作者心靈的發表,其本質上是抒情的,就是發表思考的文學也適用這種原理,只有直接從人們心靈上發生的思想,始值得永垂不朽。」

所以在很多人批判小女人散文的時候,我不以為然,文章只有手法和題材的不同,不存在大與小的孰高孰低。

這個世界沒有小作品,只有小文人。

不是洋洋灑灑幾萬字之巨著就是了不得的大散文,也不是幾百字的小篇章就是不足為道的小散文了。

點點滴滴皆感受,絲絲縷縷皆生活,一個小女子能把文章寫得你不能釋卷,這就是很了不起的大家。

如今又有許多人開始批判起餘秋雨的文化大散文,我就更嗤之以鼻了。

倘若人人都被這種風勢所左右了去,那麼何來作者的個性,何來文學的創新,又何來人文精神的堅持,更勿談文學的操守了。

餘秋雨最少告訴所有的散文愛好者,原來散文也是可以這麼寫的,而且寫得還有人願意去看。

這就是創新,這就是成功,不是誰能一句「口紅文化」抹殺的。

而恰恰是口紅文化這樣的一個現實告訴人們,真正好的作品不僅僅是被精英們所接受到,如果不能流傳在街巷坊間,那麼最多是文人之間的自娛自樂。

而且所謂的批評者究竟是在掌誰的臉?

當年風起雲湧而爭先恐後看餘秋雨散文的人是誰?

怕不是從妓女開始的吧。

談論散文是一個很讓人頭疼的事,中國幾千年的散文史,遠遠不是一篇兩章就能涵蓋的,也不是這樣寫就是好,那樣寫就是不好能斷言的。

寫作也是一個經驗不斷累積的程式,即便是最好的散文家,也未必能給人一個放之四海皆可的準則來,散文是一個主體性相當強的文體,也因此是個性化最強的寫作方式。

如果定要有那麼個標準,我的標準就是,失去了美的特質的散文不是好散文。

一篇好的散文一定要讓人感受美,感悟美,渴望美。

有人推崇賈平凹的散文,說散文應該是這樣寫的。

賈平凹的散文好不好,當然好,而且是相當的好。

可是他的好,就能成為別人模仿的範本嗎?

這讓我想起了邯鄲學步,沒有學會別人優美的步伐,倒忘記了以前如何行走來了,最後不得不去爬行。

一個優秀作家的語言是獨特的,難以想像一個長年累月生活在大都市裏的人能說出農村人那種氾著泥土清香的質樸語言來,一個都市作家寫不出那種自然回歸,淳樸乾淨的散文也並不可恥,對於都市人的心態形態的描述體驗也未嘗不能寫出流傳千古的好文來。

一個好的散文家,就是能把自己熟悉的生活語言用藝術的文學手法表達出來,而這就是賈平凹能夠成功的原因之一。

一個什麼都能寫的人其實就是一個什麼都寫不好的人,孫犁,沈從文這些散文大家就是最好的例子。

近年來仿佛誰都會寫散文了般,只要不是小說,不是詩歌,大多都冠以散文隨筆之名。

這也不算多壞的事,說明散文的群眾基礎好,喜者眾。

但是能寫出好的散文來,卻還是需要多多努力的。

除了對生活要有觀察和體驗,多讀書總是沒有什麼壞處的,倘若還能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又未嘗不是一得。

好的文章絕對不是憑空來的,和一個人的學養見識是有相當程度關係的。

業精於勤,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對於散文的寫作也是適用的。

平時多寫寫,多練練,隨手記一些瑣事與心得,寫得多了,自己也就知道哪裏有不足了,也就知道這樣寫是不可以的,那樣寫是可行的。

讀書和寫文章都是可以到老的,所以不必擔心自己江郎才盡,也不必懊惱自己少不得志。

好好的生活,好好的行文,如此而已。

說到底,我也真的不清楚什麼就是好的散文,能讓我閱讀下去的散文該就是好散文,能讓我有再次閱讀渴望的就該是優秀的散文了吧。

其實每個人閱讀需求都是很不同的,心理渴望也是不同的,那麼又何來一定的標準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藍色憂鬱 的頭像
    藍色憂鬱

    夢想天空

    藍色憂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