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長輩面對子女常常「口不擇言」,以負面的言辭回應孩子的孝心,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家庭氣氛怎麼會好呢?





《媳婦看不下去》公婆負面思考,專講難聽話

有一次回去婆婆家,我在廚房洗碗,先生陪婆婆聊天。

婆婆主動提起,表明大姑的夫家,給了現金800萬支助兒子買房子,沒想到,婆婆向先生說:「都怪你眼睛不夠亮,投胎到我們這麼貧困人家,我是沒這麼多錢給你,也不可能像親家那麼好命!」

當下,我愣住了,怎麼會有人這樣怪罪自己孩子的?

父母不嫌子女醜,子女不嫌父母窮,不是嗎?

這句話,挑釁意味十足,且十足的負面思考!

先生的反應,也令我十分詫異,他完全沒有一句反駁,只說:「媽就是這樣講話的!」

我後來才發現,夫家的每個人都是負面思考的,且嚴重到無法溝通的地步。

大姑的夫家給了800萬是好消息,也能降低年輕人的壓力,但是卻被公公、婆婆解讀為--如今房價高漲,夫家才給錢,為什麼不早一點給?

根本就是故意讓女兒辛苦揹房貸!

最近,先生加班多,工作疲累,無意中在電話中向婆婆提起,婆婆的回答,不是關懷、不是疼惜,而是「誰叫你要選這種職業?怪你自己啊!」

「你就是沒聽我的話,當初不好好認真讀書,如今才這麼累,活該啦!」

這是什麼回應?

聽到婆婆的回答,真讓我火冒三丈,氣到抓狂。

看到老人家早上只啃白饅頭,怕營養不良,我好心煎了個蛋餅,卻被公公、婆婆說:「原來你們日子這麼好過喔?現在浪費,以後就知道苦!我們那麼省,你們是沒眼睛看喔?」

唉,一片好意都可以被誤解至此,我還敢自找麻煩嗎?

公公也是如此,只要不順他的意、不聽他的話,他絕對天天念,念到你受不了為止,最後還加上一句:「我只是給你意見參考,聽不聽隨便你,出了事別找我,我是不敢給你做決定、背責任的,好壞都是你的事!」

又沒有什麼天大的冤屈!

何苦把話說得如此難聽?

我相信,對子女,公公、婆婆是存有愛的,只是,老人家的負面思考,動輒得咎,這樣的愛,我是不敢、也不願再接受了。





《女兒看不下去》老媽潑冷水,孝心也打烊

前陣子去了澳門一趟,吃了好多美食,也帶回了好些土產,想和家人分享。

不久接到了我老媽的電話,劈頭就說:「妳寄回來那是什麼啊?妳妹婿說有夠難吃的!下次別買了,老是亂買有的沒有的,別亂花錢,存起來啦!」

正在上班的我,簡直是沒心情工作了,心裡不斷地冒出:「我只是想和她分享,我覺得不錯吃啊,所以想給她嘗鮮試試,這樣錯了嗎?」

媽媽愛潑冷水的事件還不只是這一例!

例如:我們去了鄉下的KTV唱歌,覺得很好玩,又很自在,於是就決定過年的時侯要全家人一起來玩,這麼一個構想,到了她耳裡。

她說:「過年要忙著煮年菜拜拜,也還要開店工作,哪有時間!」用詞毫不修飾,當場打槍。

又如:想說老爸生日嘛,也從來沒慶祝過,想幫老爸辦個生日party,但她只給了一句:無聊。

說到「無聊」這一句,還有個相當經典的例子。

我有次去越南玩,想打電話回家報平安,但不知道如何打國際電話,在越南又語言不通的狀況下,一不小心矇對了方式,電話一通時止不住超興奮的心情,大聲叫說:「媽,我終於可以打回家囉!」

她一句:「無聊,當場澆了我一盆超大冷水!」

後來發現,這樣的潑冷水老媽還不只我家一個!

真的是想拜託一下全台灣苦過來的老媽們,現在的年輕人並不是完全不懂你們的辛苦,只是回饋的方式,不是你心裡要的那個而已,所以可不可以幫幫忙,用詞稍微修飾一下,別打槍的這麼嚴重,偶爾也鼓勵或稱讚一下孩子們的孝心,不要老是澆得我們滿身水,又嘆孩子都不貼心。





《化解不愉快》稀釋法,多往好處看

那天妹妹回家幫忙洗衣服,我問爸爸開心嗎?

女兒是不是很乖?

爸爸回道:「有什麼好乖的?又不是發自內心的?」

我心裡想:「就算勉強,是不是也值得珍惜?」

甚或,更值得稱許她願意勉強自己去做一件不想做,卻自認為該做的事情!

只是,爸爸不這麼想,我也很難說服他,心中卻不免擔心姊妹們會因為回家就需要面對爸爸的指責,而越來越不想回家。

我反省自己,似乎也有相似時候--很容易看到事情不如意的那一面,而忽略如意的其他面。

例如:在工作裡,我老是看到工作的福利不夠好,而如果能想想至少還有一份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心胸似乎可以開闊許多。

的確,我們的生活是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是這並不能禁止我們把眼光轉移到如意之處。

朋友戲稱這叫做「稀釋法」。

意思是有時候的確很難移除那些現狀裡的不如意,但是我們卻可以用如意的事情把不如意的感覺稀釋掉,讓生活好像一杯蘇打水調酒一樣,濃酒淡水調和成一杯,就不會那麼濃烈嗆鼻了。

朋友能體會出「稀釋法」,有她特別的際遇。

她和她的男友因故必須長期分居兩地,可以想像她在交往的過程中,對關係有期待卻常常需要隱忍不說,對現狀有失望,也不能做過多的要求。

因此,除非她能好好的將生活及兩人關係中如意的一面好好的肯定,否則她可能很容易的陷入了對關係的抱怨中,要維繫關係更是難上加難了。

同理,我也可以善用這種「稀釋法」,我不要老想著爸爸愛指責人的毛病,而想著他曾經辛苦工作讓我們一家溫飽,來稀釋他責罵人的效應。

想到這裡,我帶了他喜歡的高梁還加了小菜回家聽他抱怨,再送他上床睡覺。

雖然他仍抱怨連連,但態度卻柔和許多。

添入一絲絲的善意,絕對不能幫他移除他的不如意,更不可能改變他看事情的習慣,但總是為他增加了一些可以稀釋憂愁的機會,也讓自己少些遺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藍色憂鬱 的頭像
    藍色憂鬱

    夢想天空

    藍色憂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