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沒聽過一家歐洲服飾零售業叫Zara。

但是Zara 近年突出的表現,卻讓許多企業忍不住側目。

Zara 推出的流行服飾,種類繁多可以媲美美國流行品牌Gap;

它成長飛快與美國零售業標的(Target)等量齊觀;

就連它的後勤系統,全球第一大零售業華瑪百貨(Wal-Mart)都不是它的對手。

在零售景氣一片慘跌聲中,Zara 2001年就為其母公司創下三一%傲人的利潤成長率。



貫穿 Zara 的背後哲學並不是什麼眩人的管理理論,而是「靈活應變」;

其中心原則也極為簡單:在流行產業,沒有比產品推出市場的時間更重要的東西;

廣告不重要(Zara一年只打兩次廣告)、促銷不重要,工資成本更不重要。

近幾年來,許多服飾業都將生產外包給第三世界國家,尋求低工資成本的優勢。

但是Zara 始終堅持不跟進,它所持的理由是,自己生產製造,才能跟得上顧客喜好隨時變化的速度。



Zara為了快速汰換商品,堅持擁有全球應變最快的供應鏈。

由於Zara 多數產品都由自己的工廠生產,因此可以每週排定兩次補貨的時間,不僅補充舊商品,也加入全新設計的服飾,相較於其他零售業,可能每隔一到二季之間,才有新品推出。



Zara 多產的設計部門,每年都要負責推出一萬件全新的商品。

每天,設計部門收集來自五一八家店經理的意見,討論的問題不只是訂單,還包括剪裁、布料,甚至討論是否增加男性針織背心的可行性。

設計部門匯整意見後,決定好生產什麼產品,透過Zara 的內部網路,將資訊送到工廠。

三個星期後,新款服飾已同時吊在巴塞隆納、柏林等地的店裡。

其他競爭對手推出新品通常需要九個月的時間。

Zara的CEO卡斯德加諾(Jose Maria Castellano)最近接受Business2.0 雜誌訪問時表示,追求世界級速度的好處是,一方面可以抵銷平均比對手多出一五%以上的生產成本,另一方面Zara 沒有存貨成本,這就是其毛利率始終維持一○%,居業界之冠的秘訣。



此外,商品替換率高也是維持顧客忠誠的妙方,因為店裡永遠都有新品出現,對顧客來說,每次來到 Zara,就像逛一家沒去過的商店一樣新奇。

Zara 展現在其後勤系統的「靈活應變」最令人嘆為觀止!

Zara 的倉庫是一棟四層樓高、五百萬平方英呎的大建築物(相當於九十個足球場)。

這棟建築物的天花板上是條條相連、迷宮似的通道,連接Zara 的十四座工廠。

成綑的褲子、夾克等放在吊車上,進行分類、挑選後,運往輸送中心。

輸送中心內設有每一家店的商品存放區域,訂單準備齊全後,就直接運往月台準備出貨。

多數商品停留在倉庫內的時間只有幾個小時。

為了節省時間,Zara 將出貨的時間依不同時區有所劃分。

早上當歐洲店經理進行盤點時,Zara 就先運送處理美國與亞洲的訂單,到了下午才輪到歐洲。

靈活、快速一直是Zara 員工的行事原則。

一家店經理表示,當他發現某一款服飾的銷售狀況不佳時,就自已穿上那一款服飾。

結果引來顧客爭相詢問,帶動該服飾的業績。



「靈活應變」說來容易,但是當你所處的產業必須處理成千上萬件商品時,Zara 也許是值得仿傚的對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藍色憂鬱 的頭像
    藍色憂鬱

    夢想天空

    藍色憂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