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的智慧,沒有在便利商店販賣,也無法在拍賣網站取得,卻是歷經漫長時間琢磨出來的無價寶。

在財富驟降的現在,你會發現阿嬤最簡單、最原始的金錢觀,才是最踏實、最好的智慧。

美國馬利斯特學院(MaristCollege)日前針對美國人做了一項調查,結果發現有12%美國人的新年宏願是:「少花錢、多儲蓄」, 僅次於減肥(20%)及戒煙(16%);再看看美國在去年聖誕節與新年購物期間的熱銷商品,居然是「撲滿」。

顯示在新的一年裡,連一向過度消費的美國人也開始調整金錢觀,大家都希望把現金留在身邊。

根據花旗銀行統計,工業國家在經濟衰退時,如果沒有遇到金融危機,通常要5季的時間才能復甦;如果是遇到銀行受創不深的金融危機,則平均約要6季的時間來休養生息;但若是遇到連銀行都無法倖免的金融風暴,那麼平均要8季以上的時間來恢復。





經濟衰退,並非此生最糟的事

很不幸地,這次的金融危機是屬於「銀行都無法倖免」的這一種,換句話說,大家要有經歷2年以上苦日子的心理準備。

只是,苦日子可能才剛開始,就已經有人每天苦著一張臉,甚至連世界級富豪都因為受不了破產、負債而自殺,不禁令人懷疑:現代人的抗壓性真的如此低嗎?

台灣知名電視節目主持人陳文茜近期的一篇文章《不是此生最糟》,在網路上廣為流傳,文章內提到,她愈來愈憎恨「哦!我們正在經歷此生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這一類沒意義的美國白人談話。

她舉例,以一位猶太人的座標來看,如果年歲50以上,他的父母親就是被丟到毒瓦斯爐燒掉的那一代。

那麼,以台灣人的座標來看呢?

在民國60年代經濟起飛前,台灣人誰沒過過苦日子?

所以,現在最有資格談論苦日子的,應該是我們的阿嬤輩,因為那是阿嬤成長與當家的年代。

生於1917年的「國際牌阿嬤」洪游勉女士(先生為已逝知名企業家洪建全,創立了國際牌,後改名為台灣松下),小學下課後要先到港邊,撿拾地上掉落的煤炭、柴火,家裡的灶腳就靠這些免費的燃料;要不就是到河裡摸蛤仔,雙手從沒停過。

小學畢業後,為了存錢幫養兄娶妻,少女時代的她幾乎整天埋頭在剪刀與縫衣機間,雙腳不停地踩踏縫衣機。

而施振榮的母親施陳秀蓮也是「台灣阿嬤」的典範。

年輕時,她是眾人寵愛的千金小姐,但是嫁給施振榮的父親後,生活卻像是從天堂落入地獄一般。





阿嬤輩的人,一匙油要炒4道菜

《鹿港阿媽與施振榮─施陳秀蓮的故事》作者張典婉就提到一個最經典的場景:施陳秀蓮的娘家是賣油的,炒菜時,拿油當水用,沒想到嫁到婆家後卻因為必須節省,一匙油要同時炒4個菜。

怎麼炒呢?

就在一個大鍋內分成4塊區域,然後4種菜一起炒。

難以想像吧!

這還不打緊,施振榮的父親去世得早,施陳秀蓮一個人負起栽培獨子的責任,由於家裡開雜貨店,不僅連過年都不敢休息,賣不掉的存貨,還得趕緊拿到廟前兜售,吃足了生活苦頭。

「儘管生活艱辛,但我從不找人訴苦,想想看,訴苦能解決問題嗎?既然不能,何不把握時間多做些生意,對改善生活還比較有幫助。」這是施陳秀蓮這位阿嬤面對苦日子的態度與智慧。

「國際牌阿嬤」與「鹿港阿嬤」其實就是台灣阿嬤的縮影。

對很多祖母輩的人來說,她們的童年與青春歲月都奉獻給家人,嫁為人妻後也繼續任勞任怨。

如果是住在農家,醃菜、下廚、種田、縫補、養雞養鴨什麼事都要做,幾乎每個阿嬤都練就了一雙「無敵手」,人人都是種菜、烹飪、裁縫高手,同時她們也靠著這些技能撐住了一個家。

從她們身上,我們看到了最簡單、但卻又是最堅強的力量。

其實物資缺乏的辛苦歲月,不是只有台灣阿嬤經歷過,日本阿嬤也是點滴在心頭。

前兩年大紅的《佐賀的超級阿嬤》一書中有這樣的一段描述:「大家都說:『現在的世道真的很不景氣哪!』但其實這根本不算什麼。對我而言,感覺上只是又回到和過去一樣罷了。改變的不是景氣,真正改變的,是人本身。」





富裕病惹禍,現代人焦慮感飆升

現代人到底有什麼改變呢?

大家習慣過好日子,大冰箱、冷氣機,24小時伺候著每個人,結果現代人最大的煩惱居然是肥胖,不是想辦法省錢,而是想辦法一邊滿足口腹之欲、一邊再花錢去控制卡路里。

換句話說,許多人都得了一種「富裕病」。

什麼是富裕病?

看看維基百科對這個字的定義:一種令人痛苦又會蔓延的社會傳染病,因為人們極度追求擁有更多,而出現的過勞、負債、焦慮、揮霍等現象。

富裕病源自美國,《當世界不再消費》一書提到,美國人崇尚消費,不喜歡儲蓄,而且借錢消費已是文化的一部分。

一個美國家庭平均擁有8張信用卡,有些美國人用完信用卡的信貸額度之後,會以卡借卡,結果就是以債還債。

難怪《富足人生》一書的作者喬.杜明桂(Joe Dominguez)曾做了一個很妙的比喻:大半美國人與遊民的差距只是2個月的薪水。

也就是只要2次薪水領不到、或是一場大病後,因為沒有儲蓄、甚至未付帳單一大堆,很快就會被銀行或是房東趕出棲身之所,最後只好加入遊民的行列。





舊鐵罐子,一大家子的財富根基

沒有儲糧,如果又過度負債,與遊民之間只有一線之隔,當碰到不景氣時,焦慮感當然飆升,所以現在不少人都在尋找解藥。

不過就像奇美創辦人許文龍日前說過的一段話:「古早說,問題再嚴重也不過是沒三餐可吃,所以喔,其實事情沒這麼嚴重、沒那麼悲觀,因為我們這一輩經歷過沒飯可吃的戰爭時代;現在社會福利好,所以大家要共同面對這個事情,不要發生一點事就認為是黑天暗地。」

想想我們阿嬤那一代的人,完全沒有「黑天暗地」的權利,反而愈是缺錢,她們就愈是咬牙省錢。

54年次的玉京財經資訊執行長汪潔民,也曾經歷過「口袋中若有5角,就已經很有錢」的歲月,「因為每1分錢都得花在刀口上,所以媽媽很重視錢,如果1塊錢掉在地上,她絕對會彎腰下去撿。」

很多阿嬤習慣把省下來的每1塊錢,都小心翼翼地放在一個鐵罐子裡(通常是茶葉罐或奶粉罐),然後就靠著這只毫不起眼的鐵罐子,慢慢地把錢穩穩變多,再用最古老的投資方式:跟會,打下一大家子未來的財富根基。

「需要用錢的就起會,想賺利息的就跟會;吃不飽的想辦法去撿,沒錢的想辦法打零工來維持生活。」

阿嬤們沒聽過股票、基金、連動債,台北富邦銀行財富管理經理邱玉珍說,當年阿嬤們的思考邏輯,就是這麼單純與實際。

「點滴累積」是阿嬤省錢、存錢的基本原則,也是最簡單不過的攢錢招術。

但了不起的是,她們不只可以甘之如飴的度過艱苦日子,還可以省吃儉用為子女存下教育金,甚至為子女買房子。

反觀阿嬤的子孫們,不用再靠鐵罐子存錢,忙著追逐各種金融工具與明牌,結果卻是比阿嬤更窮。

近期榮獲「金融菁英獎」的上海商銀財富管理業務副理林秋芳就有感而發的表示,2003 年之後股市的大多頭,寵壞了投資人,大家的胃口愈養愈大,屬性原本是保守的卻變成積極,以為市場會漲上天,所以認為什麼時候出場都是錯的,聽到「不錯」就會急於下單。





心態歸零,用阿嬤的信念旺宅興家

有人說,這場百年難得一見的災難,源於華爾街一群人病了,事實上,不只是華爾街的人病了,一般人也病了。

追逐獲利沒有錯,錯在我們總是在追逐不熟悉的東西,等到景氣反轉下來,因為碰的是不懂的東西,所以賠錢變成理所當然。

另外,只有1塊錢卻要做3塊錢的事,想要快速累積財富,反而欲速則不達。

一場海嘯捲走了多數人的財富,很受傷沒有錯,但在財富歸零的同時,你是否也該讓自己的心態歸零?

今年我們或將面臨更艱鉅的環境,大幅裁員或企業倒閉潮都有可能出現,或將面臨超高的失業率。

但,這絕對不是世界末日。

「回顧歷史,其實人類幾千年來,直至工業革命前,經濟成長率幾乎都是零。經濟學家引用馬爾薩斯靜態平衡,證明人類多數歷史年代都是零成長狀態。所以,如果我們把零成長當末日,那麼我們的祖先泰半就是活在末日狀態了。」陳文茜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告訴大家。

所以碰到這所謂此生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無須驚慌失措,回頭學習老祖母歷經漫長時間逐漸琢磨出來的金錢智慧,你可以從「老式」的做法或觀念中,得到「新」啟發與累積財富的方法與能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藍色憂鬱 的頭像
    藍色憂鬱

    夢想天空

    藍色憂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