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芒太露,是驕傲;樹大招風,是無奈。

高手、強人、智者要學會身段柔軟一點,鋒芒收藏一點。

兩千年前的東漢開朝皇帝劉秀,做了一樁天大傻事而被記載於史書上。

當時他剛剛竄起,忙著與各路好漢爭奪天下。

有個名叫王郎的,在邯鄲自立為王,劉秀拚死拚活去攻城,花費好大一番氣力,總算大獲全勝。

進城後清查戰果,居然爆出另類發現-多位自家部將私下與王郎通消息。

兩軍對壘生死交鋒,竟有人私通敵營,這是何等嚴重的軍記違規,甚至稱為叛亂都不為過!

「我命休矣!」一堆牆頭草皮皮挫等著腦袋搬家。

果然,劉秀召令將官集合,現場捧出一大疊通敵信件。

正當大夥兒臉色發青之際,他宣稱自已根本沒看,接著下達一道不可思議的命令:「燒掉它們!」





《為了大局,不究細節》

熊熊火焰銷毀了通敵證據,可也僥旺了將官們的向心力!

表面上來看,劉秀是夠傻了,掌握屬下不忠的確切證據,卻很阿Q地當作沒這回事,還一股腦毀信滅跡。

但仔細思考,那其實是衡度大局之後,極富智慧的演出。

群雄爭逐天下,誰的勢力雄厚、兵眾勇猛,誰就可以奪標。

在這樣的主目標之下,既需足量的部眾衝鋒陷陣,也要質佳的人才共襄盛舉,總之留人是首要考量,因此寧可將過往一筆銷毀,大家重新建立關係。

何況,擺出既往不咎的態勢,還能收攏人心,讓撿回一條命的游離分子死心塌地效命呢!

劉秀顯然是「大智若愚」的高手,無怪日後得以勝出而君臨天下。





《聰明不露,才華不逞》

關於「大智若愚」的哲學,在中國典籍裡可謂族繁不及備載。

幾乎數得出來的經典、智慧導師等,都不厭其煩提示類似的概念。

老子說:「大巧若拙,大辯若納。」

又說:「知不知,上也;不知知,病也。」

《菜根譚》寫得清楚:「鷹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他攫鳥噬人法術。故君子要聰明不露,才華不逞,才有任重道遠的力量。」

又勸世人:「藏巧於拙,用晦而明…真涉世之一壺(將機巧掩蓋於笨拙下,用聰明遮掩愚笨…是險惡人世生存方法之一)。」

民間俚語方面,信守拈來更是一籮筐:「漆因有用遭人割,膏為能明徹夜熬,麝因香重身先死,蠶因絲多命早亡」、「樹大招風」、「人怕出名豬怕肥」。

說來講去,就是教人裝笨、充糊塗,切切不可聰明外露。

好處在哪裡?

一來內聚能量,以備適當時機充分發揮;二來降低他人戒意或敵意,免得行事不順;三來避免刺激外界,招惹麻煩。





《老闆不必什麼都懂》

果真如此嗎?

或者「大智若愚」防身術屬於傳統舊社會的準則,進入十倍速時代、視競爭為當然的甘一世紀,它已然落伍?

從管理學角度來看,採行「大智若愚」策略,消極面包容員工犯錯,積極面則提供員工盡情發揮的空間。

奇美董事長許文龍,在企業內部倡導這樣的文化:「找對,不找責任;找答案,不找檢討」,由於包容犯錯,鼓勵了員工勇於摸索,從而快速成長,累積成公司的無形資產。

另方面,他奉行「老闆不必什麼都懂」的哲學,而且每週只上二天班,結果刺激出一堆「聰明員工」,集團業務蒸蒸日上。

移植到職場叢林,「大智若愚」依舊進可攻退可守。

美國威爾遜總統相當倚重陸軍上校艾德華.休斯,有個經典例子是,某回休斯提出意見,總統本來反對,數日後在另個場合,總統卻將那意見當作自己的看法,講給別人聽。

休斯沒有提醒總統,說那是他的見解。

身為部屬,意見被接納比爭取名聲來得重要。

這樣的態度,既可順利推行主張,又易與上司相處,職場生涯自然順暢。





《垃圾桶哲學》

若論人際關係,「大智若愚」可揮灑得更開了。

婆媳相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婆婆就當沒瞧見鍋蓋黑烏烏,媳婦也當沒發現丈夫的水果份量總是多。

親子關係?大方向握緊小細節少管,女兒的鼻環就當不存在吧!

同擠應對?吃虧就是佔便宜,人家亞都總裁嚴長壽剛出道時,不就本著「垃圾桶哲學」。

包下所有同事不想做、不願意做的事,不但贏得好人緣,還練出一身好本事,奠定了往上爬昇的深厚基礎。

積極面可以推動事情運轉,消極面足以保全自己,應用面又遍及各角落,這套功法當然必學!

要訣也不難,重點在個「大」字,視野放寬,關注大局就對了。

主目標是攏絡人才,就別計較三心二意的小動作;大方向是家庭和諧,就別在意小小的偏心,依此類推,保證立刻上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色憂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