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好比兩瓶必要喝的啤酒,一瓶是甜蜜的,一瓶是酸苦的,先喝了甜蜜的,其後必然是酸苦。--(英)蕭伯納
怎樣思想,就有怎樣的生活。
只要付出代價,你便可以隨意選擇;如果選擇錯誤,你也必須付出代價。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樣樣勝利,但可以事事盡力。
時間就是生命,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
這是我們常講的話,但是一個人有沒有企圖心和鬥志,關係著未來的日子別人怎麼看我們;也關係著日後自己是否滿意、是否造成懊悔的結果。
魯賓是一個喜歡音樂的小伙子,可是他剛到美國時,卻必須到街頭拉小提琴賣藝來賺錢。
其實,在街頭拉琴賣藝和擺地攤差不多,都必須爭個好地盤才會有人氣、才有錢賺;而地段差的地方,街頭賣藝的生意自然就不好了!
還好他和一位萍水相逢的黑人琴手志趣相投,結為「事業夥伴」,同時一起爭取到一個最能賺錢的好地盤。
那是一家人潮如織的銀行門口,經過的人奇多無比!
因此,他們倆的曝光率大增,吸引不少行人的駐足觀看,也增加人們拋錢下來的機會。
就憑著拉琴賣藝這一招,沒過多久,魯賓就賺到了不少錢。
他和黑人琴手道了別,先離開了當地,因他想進入大學進修,在音樂學府裡拜師學藝,並且和琴技高超的同學們互相切磋。
其後,魯賓將全部時間和精神,投注在提升音樂和琴藝的素養上面。
在大學裡,雖然魯賓不像以前在街頭拉琴一樣賺很多錢,但他的眼光超越金錢,轉而投向那更遠大的目標和理想。
十年後,魯賓偶然再路過那家銀行門口,仍看見昔日的老友。
黑人琴手,在那最熱門的地段拉琴,表情一如往昔,當人潮聚攏時,不自覺地露出了得意與滿足的神色。
當黑人琴手瞧見魯賓突然出現時,很高興地停下拉琴的手,熱絡地叫了出來:「嘿,朋友!好久沒見啦!你現在在哪裡拉琴啊?」
魯賓告訴他一個挺有名的音樂廳名字,但黑人琴手卻問說:「那家音樂廳的門前也是個好地盤、也很好賺錢嗎?」
「還好啦,生意還不錯啦!」魯賓沒有明說,只淡淡地回答。
黑人琴手怎麼知道,十年後的魯賓,已經是一位國際知名的音樂家了!
他經常應邀在著名的音樂廳中登台獻藝,而不是只在門口拉琴賣藝呀!
時空的轉換,有時是令人感傷的。
事實上,很多人在一生中,正如那位黑人琴手一樣,一直死守著「最賺錢的地盤」而不放,甚至還沾沾自喜呢!
驀然回首,有時我們不知該對過去的「難友」投以憐憫的眼光,還是裝作若無其事地迅速走過。
當黑人琴手一旦知道魯賓的現況而對自己井底之蛙似的得意,是否會羞慚萬分?
擅於跑步的人都知道,如果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賽跑,奔馳於途中的名次是不算數的。
只有達到終點、前胸觸到攔帶,才算是定局。
在這過程中,儘管競爭激烈,但必須仔細看清楚你的目標。
在任何歧途都得隨時注意調整角度,必要時應毅然離開那看似最賺錢,其實是耽誤了繼續求進步的時間,「能捨才能得」,必要時我們應犧牲一些眼前的小小利益,才能邁向更高的層次、更高的境界!
東方人在談到加班時,常高興可以得到比平常多一半的薪水,尤其在不景氣的年代、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時候,如果問:「週末加班,沒問題吧?」
往往會得到這樣的回答:「反正我回到家也沒什麼事做嘛!」
或者是:「與其出去玩會花大錢,還不如加加班賺一點小錢。」
但是,西方人的價值觀卻大大的不同。
他們的員工多半會堅定地搖搖頭,然後說:「我可不願加班,又不是賺錢機器!」
否則就是,「很遺憾的是,我已經決定明天週末要在家裡修剪草皮了。」
他們通常說得那麼理直氣壯、理所當然。
當絕大多數的東方人汲汲營營於追求財富之際,西方人卻很努力地在追求如何變成一個懂得生活情趣的人。
「工作以外的時間,就是自己享受的時刻;從工作中賺來的錢,就是要好好地花掉」,這是西方人工作的真諦。
洋人是很想得開的。他們常常要離開工作、休假一段時間以後,才會有一種重新充電的感覺!
本來已經被工作累得不想幹了,決定先休個假再說,結果每次到了假期快結束的時候,就又覺得充滿了新點子,又有許多想法,巴不得趕快回去上班。
他們多半擅長於利用假日的機會,去實現自己的夢想,讓工作變成實現夢想的動力引擎,而不只是一塊絆腳石而已。
其實,休息不是「關機」,而是在充電。
除了睡覺和工作之外,我們每天至少應該還有八小時的時間是可以自由運用的,如果把這些時間都花在看電視、談八卦等等的事情上,當然覺得疲倦而沒有意義,下了班沒有值得期待的事情,那麼就很容易淪入了加班的陣容,真正的原因並不是工作繁忙,而是畏懼下班以後的無聊時光,因而選擇了更無聊的活兒。
這是反省的。
對同一個問題來說,一個人的心性、心態不同,所關心的角度也不同。
馬丁‧路德‧金有一段話很有意思:在同個場合,懦弱者會問:「它安全嗎?」
自私者會問:「它有利嗎?」
空虛者會問:「它好玩嗎?」
但是有道德的人會問:「那是對的嗎?是該做的?」
這樣的省思,很容易就涉及到一個「選擇」的角度問題。
有一位已婚的先生對他屬下的一位辣妹秘書說:「我們去浪漫一個晚上,好嗎?」
女孩說:「什麼叫做浪漫?」
他說:「我在五星級飯店裡,開一個最豪華的總統套房,準備一瓶XO酒,用紅色蠟燭點亮整個房間,房裡鋪滿了玫瑰,只求妳陪我一夜,好嗎?」
這是不是最浪漫的一夜?
它安全嗎?
它有利嗎?
它好玩嗎?
那是對的嗎?
是可以做的嗎?
其實,這個辣妹秘書就面臨了「選擇」的問題:是不把道德的考量放在第一位呢,還是對社會負起一番責任來。
如果不顧社會道德、並不是跟自己真正喜愛的人在一起,婚外的性活動也許只是最噁心的一夜,絲毫也不浪漫。
這也是一種選擇。
選擇快樂、選擇放心,還是選擇驚慌、選擇不安,完全是自己的意志造成的。
怎樣思想,就有怎樣的生活。
只要付出代價,你便可以隨意選擇;如果選擇錯誤,你也必須付出代價。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樣樣勝利,但可以事事盡力。
時間就是生命,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
這是我們常講的話,但是一個人有沒有企圖心和鬥志,關係著未來的日子別人怎麼看我們;也關係著日後自己是否滿意、是否造成懊悔的結果。
魯賓是一個喜歡音樂的小伙子,可是他剛到美國時,卻必須到街頭拉小提琴賣藝來賺錢。
其實,在街頭拉琴賣藝和擺地攤差不多,都必須爭個好地盤才會有人氣、才有錢賺;而地段差的地方,街頭賣藝的生意自然就不好了!
還好他和一位萍水相逢的黑人琴手志趣相投,結為「事業夥伴」,同時一起爭取到一個最能賺錢的好地盤。
那是一家人潮如織的銀行門口,經過的人奇多無比!
因此,他們倆的曝光率大增,吸引不少行人的駐足觀看,也增加人們拋錢下來的機會。
就憑著拉琴賣藝這一招,沒過多久,魯賓就賺到了不少錢。
他和黑人琴手道了別,先離開了當地,因他想進入大學進修,在音樂學府裡拜師學藝,並且和琴技高超的同學們互相切磋。
其後,魯賓將全部時間和精神,投注在提升音樂和琴藝的素養上面。
在大學裡,雖然魯賓不像以前在街頭拉琴一樣賺很多錢,但他的眼光超越金錢,轉而投向那更遠大的目標和理想。
十年後,魯賓偶然再路過那家銀行門口,仍看見昔日的老友。
黑人琴手,在那最熱門的地段拉琴,表情一如往昔,當人潮聚攏時,不自覺地露出了得意與滿足的神色。
當黑人琴手瞧見魯賓突然出現時,很高興地停下拉琴的手,熱絡地叫了出來:「嘿,朋友!好久沒見啦!你現在在哪裡拉琴啊?」
魯賓告訴他一個挺有名的音樂廳名字,但黑人琴手卻問說:「那家音樂廳的門前也是個好地盤、也很好賺錢嗎?」
「還好啦,生意還不錯啦!」魯賓沒有明說,只淡淡地回答。
黑人琴手怎麼知道,十年後的魯賓,已經是一位國際知名的音樂家了!
他經常應邀在著名的音樂廳中登台獻藝,而不是只在門口拉琴賣藝呀!
時空的轉換,有時是令人感傷的。
事實上,很多人在一生中,正如那位黑人琴手一樣,一直死守著「最賺錢的地盤」而不放,甚至還沾沾自喜呢!
驀然回首,有時我們不知該對過去的「難友」投以憐憫的眼光,還是裝作若無其事地迅速走過。
當黑人琴手一旦知道魯賓的現況而對自己井底之蛙似的得意,是否會羞慚萬分?
擅於跑步的人都知道,如果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賽跑,奔馳於途中的名次是不算數的。
只有達到終點、前胸觸到攔帶,才算是定局。
在這過程中,儘管競爭激烈,但必須仔細看清楚你的目標。
在任何歧途都得隨時注意調整角度,必要時應毅然離開那看似最賺錢,其實是耽誤了繼續求進步的時間,「能捨才能得」,必要時我們應犧牲一些眼前的小小利益,才能邁向更高的層次、更高的境界!
東方人在談到加班時,常高興可以得到比平常多一半的薪水,尤其在不景氣的年代、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時候,如果問:「週末加班,沒問題吧?」
往往會得到這樣的回答:「反正我回到家也沒什麼事做嘛!」
或者是:「與其出去玩會花大錢,還不如加加班賺一點小錢。」
但是,西方人的價值觀卻大大的不同。
他們的員工多半會堅定地搖搖頭,然後說:「我可不願加班,又不是賺錢機器!」
否則就是,「很遺憾的是,我已經決定明天週末要在家裡修剪草皮了。」
他們通常說得那麼理直氣壯、理所當然。
當絕大多數的東方人汲汲營營於追求財富之際,西方人卻很努力地在追求如何變成一個懂得生活情趣的人。
「工作以外的時間,就是自己享受的時刻;從工作中賺來的錢,就是要好好地花掉」,這是西方人工作的真諦。
洋人是很想得開的。他們常常要離開工作、休假一段時間以後,才會有一種重新充電的感覺!
本來已經被工作累得不想幹了,決定先休個假再說,結果每次到了假期快結束的時候,就又覺得充滿了新點子,又有許多想法,巴不得趕快回去上班。
他們多半擅長於利用假日的機會,去實現自己的夢想,讓工作變成實現夢想的動力引擎,而不只是一塊絆腳石而已。
其實,休息不是「關機」,而是在充電。
除了睡覺和工作之外,我們每天至少應該還有八小時的時間是可以自由運用的,如果把這些時間都花在看電視、談八卦等等的事情上,當然覺得疲倦而沒有意義,下了班沒有值得期待的事情,那麼就很容易淪入了加班的陣容,真正的原因並不是工作繁忙,而是畏懼下班以後的無聊時光,因而選擇了更無聊的活兒。
這是反省的。
對同一個問題來說,一個人的心性、心態不同,所關心的角度也不同。
馬丁‧路德‧金有一段話很有意思:在同個場合,懦弱者會問:「它安全嗎?」
自私者會問:「它有利嗎?」
空虛者會問:「它好玩嗎?」
但是有道德的人會問:「那是對的嗎?是該做的?」
這樣的省思,很容易就涉及到一個「選擇」的角度問題。
有一位已婚的先生對他屬下的一位辣妹秘書說:「我們去浪漫一個晚上,好嗎?」
女孩說:「什麼叫做浪漫?」
他說:「我在五星級飯店裡,開一個最豪華的總統套房,準備一瓶XO酒,用紅色蠟燭點亮整個房間,房裡鋪滿了玫瑰,只求妳陪我一夜,好嗎?」
這是不是最浪漫的一夜?
它安全嗎?
它有利嗎?
它好玩嗎?
那是對的嗎?
是可以做的嗎?
其實,這個辣妹秘書就面臨了「選擇」的問題:是不把道德的考量放在第一位呢,還是對社會負起一番責任來。
如果不顧社會道德、並不是跟自己真正喜愛的人在一起,婚外的性活動也許只是最噁心的一夜,絲毫也不浪漫。
這也是一種選擇。
選擇快樂、選擇放心,還是選擇驚慌、選擇不安,完全是自己的意志造成的。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