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但是有些人認為暴露了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有損尊嚴和身份,因而諱疾忌醫,甚至還硬著頭皮不認賬。

結果是錯上加錯,失信於人。

其實,在人類社會,無論是父母兄妹,「五親六骨」,還是「兩同三友」,人際關係調節的關鍵在於人與人交往時的姿態,主動認錯對消除宿怨,恢復感情常常有著奇異的功效。

從我們似懂非懂的童年開始,到如今中年半百獨立判斷是非為例,「承認錯誤」總是一件讓人不情願去面對的事情。

原由很簡單,即所謂「家醜不可外揚」,不過也有不少人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能向著正確的目標追求,不然哪會有「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之言呢?

也許有人聽過這樣的故事:

在加拿大科技界,一些專家學者左手無名指上戴著一枚式樣相同的鋼製戒指。

而佩戴這種戒指的人,都是國際知名院校加拿大工學院的畢業生。

這枚如今代表著榮譽與身份的獨特戒指,它的名詞俗稱「恥辱戒指」!

原來,20世紀60年代,加拿大曾發生過一座在建橋樑突然倒塌的事故,而經查明,事故直接原因是該學院一畢業生設計錯誤所致,工學院當然為此蒙受了重大的經濟損失和信譽損失。

為記住這個慘痛的教訓,該院買下了廢橋的鋼材加工成戒指,並命名為「恥辱戒指」。

在每年學生畢業時,校方都要在頒發畢業證書的同時,向畢業生贈送「恥辱戒指」,以此告誡學生們牢記「校恥」,要以更認真、嚴謹的態度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中。

「恥辱戒指」是後來加拿大工學院人的戒碑,他們用如此特殊的「雪恥」方式,為世人演繹了一場「知恥而後勇」者必勝的精彩哲理故事。

加拿大工學院的畢業生們更以「知恥而後勇」的魄力,為母校贏得了更好的口碑,將「恥辱戒指」最終鑄造成為一枚「信譽獎章」!

還有一個關於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事:

一次,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子貢和顏淵到海州遊覽。

孔子聽到隆隆的聲響,對子路說:「山的那邊在打雷和下雨,為何還要趕著去?」

子路說:「這不是雷聲,而是海浪拍岸之聲。」

孔子從未見過大海,想到海邊去看看大海,於是孔子一行便來到了海邊的朐陽山下。

孔子和他的弟子爬上了山頂,只見水天相連,海闊無際,他們都興奮極了。

這時,孔子感到又熱又渴,他讓顏淵下山去舀海水來喝。

顏淵拿了盛器正要下山,忽聽得身後有人在笑,大家都覺得很奇怪,回頭一看,是個漁家孩子,於是就問他笑什麼。

那個孩子說:「海水又鹹,又澀,不能喝。」

說完,他把盛了淡水的竹筒遞給了孔子。

孔子喝了水,解了渴,十分感激那個孩子,正想道謝,忽然海風吹來了一陣急雨,子路一看著急了,大聲嚷道:「糟糕,現在到哪裡去躲雨呢?」

那個漁家孩子對大家說:「你們不用著急,請跟我來!」

說完,那孩子就把孔子一行領進一個山洞,這是他平時藏魚的地方。

孔子站在洞口邊躲雨,看著雨中的海景,不由得詩興大發,吟出了兩句詩:「風吹海水千層浪,雨打沙灘萬點坑。」

孔子的三個弟子都齊聲讚揚孔子的詩做得好,那孩子卻持反對態度,他對孔子說:「千層浪、萬點坑,你有沒有數過?」

孔子心服口服地對孩子的反詰表示贊同。

雨停後,那孩子又到海上去打魚去了。

孔子回想起剛才發生的幾件事,歉疚地對三個弟子說:「我以前講過唯上智與下愚不移,看來這並不妥當,還是應該提倡學而知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孔子在當時已是名揚天下的賢人,但是,在一個孩子面前,他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錯誤並勇於承認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擁有「知恥之心」已甚為困難,更何況主動當眾承認錯誤!

這恰恰說明,如果客觀地正視錯誤,果敢地採取舉措,最終將會抹去恥辱,而對錯誤遮遮掩掩,試圖文過飾非者,則必將被永遠釘在恥辱柱上!

勇敢面對錯誤和失敗並敢於負責的態度則更加值得讚譽,大家也會因為你有敢於承認錯誤的勇氣而更加喜歡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色憂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