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2009年什麼最貴?健康。
肥胖的人一定不健康嗎?不盡然。
用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運動科學和流行病學教授史蒂文‧布萊爾自己的話說,他是一個『又矮又胖又禿頂的傢夥』。
但身高1.67米、體重90公斤的他可能比那些更高更瘦的男人健康得多。
他每周跑40公裡,吃6到8份水果和蔬菜,避食脂肪類食品。
布萊爾就是肥胖不影響健康的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得益於該領域的最新研究,布萊爾開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基因、荷爾蒙失衡甚至病毒纔是身體變肥胖的主要原因。
實際上,如果具備了以上因素,即使你少吃和多鍛煉對體重減輕也幾乎無濟於事。
布萊爾說:『這與人們的認識完全相悖,可能看到一個胖子,你就會說:「哦,這人一定不愛活動,他肯定很懶。」但很多時候,並不是這樣。』
下面是一些關於肥胖和苗條、超重和瘦身的『新思維』,有些可能是你沒有聽說過的。
1.多數是基因惹的禍
科學家在一種肥胖的老鼠身上第一次發現了這種基因,他們就把它叫做『胖子基因』。
多年後,科學家們在尋找增加會導致2型糖尿病風險加大的人類基因時,『胖子基因』又出現了,現在,這種基因有了正式的名字『FTO』。
他們發現,與沒有這種基因的人相比,攜帶兩個這種基因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大40%,變成胖子的風險增大60%。
現在,科學家懷疑導致肥胖的基因有很多個。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系統芬妮頓生醫研究中心的執行主任克勞德‧博查德博士說:『可能有100多個。這個基因在你這個部位增加幾磅,那個基因給另一個部位增加幾磅體重,加在一起,你的體重就會大大增加。』
約16%的人攜帶2個胖子基因,我們中半數人攜帶1個胖子基因。
現在,科學家懷疑,與胖子基因相比,其他可能影響肥胖的基因的作用很小。
那麼好消息是什麼?
博查德說:『擁有遺傳易感體質,不見得就等於被判了死刑。』
經常鍛煉可以減少肥胖的風險。
2.有些人有更多的脂肪細胞
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科斯蒂‧斯帕爾丁博士稱,有人攜帶其他人兩倍多的脂肪細胞。
即使你減掉幾磅或者增重幾磅,你的脂肪細胞數量仍保持不變,所以,減肥計劃總是如此輕易地被體重反彈所打敗。
新的脂肪細胞在童年時開始出現,但到青春期似乎就不再生成了。
很多注定擁有大量脂肪細胞的人可能在2歲時就開始生成這些細胞了。
即使孩子們減少熱量攝入,脂肪細胞的生長速度也可能會非常快。
一些人給斯帕爾丁寫信告訴她,她的這些研究讓他們感到非常沮喪。
但是,斯帕爾丁稱,她帶來的並非都是不好的消息。
擁有更多脂肪細胞的你比那些擁有脂肪細胞較少但大吃大喝變胖的人更健康。
新研究顯示,大胃族更容易患上與肥胖相關的健康並發癥。
因此雖然你無法減少自己脂肪細胞的總數,但是,你總能找到一些方法讓它們不『長大』。
3.你可以改變自己的新陳代謝
另外一個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科研小組研究了人變胖時細胞發生的變化。
赫爾辛基大學中心醫院營養學助理教授科斯‧皮特爾恩對幾對胖子雙胞胎和瘦子雙胞胎進行了對比研究。
他們發現,肥胖雙胞胎的脂肪細胞發生了代謝變化,使得燃燒脂肪變得困難。
皮特爾恩的研究小組懷疑,只要增重11磅就能減緩新陳代謝,長期以往就會變成惡性循環:只要變胖就很難減掉。
那該如何是好?
答案還是老生常談。
皮特爾恩說:『我的研究越多,我就越覺得我們需要鍛煉身體。』
她本人過去就是一個胖孩子,現在她經常跑步,體重變正常了。
4.壓力讓你『鼓』起來
最直接的路線是進食綜合癥:壓力情境(如面臨資金問題或者老闆施壓)會點燃你對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速食的激情,這些食品能平靜你的應激激素。
在研究中,科學家從飽受壓力的老鼠那裡取走了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這些老鼠的應激激素驟昇。
應激激素還能增加脂肪儲量。
對我們的史前祖先來說,壓力意味著乾旱或者老虎的逼近,快速儲存脂肪的過程非常重要。
我們需要額外的能量來應對食物短缺或者與老虎搏鬥。
今天,我們是坐在那裡感受我們的壓力,熱量自然會堆積在我們的腹部。
要想減肥,除了經常運動外,你還要抽時間舒緩釋放壓力,你可以報個瑜伽班,也可以和家人共度時光。
5.準媽媽決定胎兒命運
準媽媽吸煙會增大新生兒體重過低的風險,准媽媽飲酒會損害胎兒的大腦。
那麼不健康的食品會造成類似的後果嗎?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發現,在你出生前就攝入糖類和脂肪類食品的確有害健康。
潘寧頓一項對老鼠的研究顯示,體重過重的雌老鼠的葡萄糖和子宮裡的遊離脂肪酸水平比體重正常的老鼠高。
這些分子促進蛋白質的釋放,可能會影響正在發育的大腦的食欲控制和代謝系統。
適用於老鼠的試驗也常常適用於人類。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唐斯泰特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比較了出生前母親做了胃繞道手術的孩子和母親後來所生孩子的健康狀況。
雖然手術後女人體重較低,但是,她們的孩子變胖的可能性為50%。
因為同胞有相似的基因,所以研究人員把這種基因差異歸結為子宮環境的改變。
準媽媽們要注意了:要想給孩子一個健康的開始,在他們出生前你就要注意吃的營養健康。
6.睡眠越多,減肥越快
美國『肥胖學會』前主席、即將推出《瘦身》一書的路易斯‧阿倫恩博士在診斷肥胖患者時,不僅要詢問他們的飲食習慣,而且要瞭解他們的睡眠情況。
如果患者睡眠時間不足7到8小時,阿倫恩博士可能會給他們開一些睡眠類藥物。
他說:『有足夠的睡眠,他們就會有更強烈的飽腹感,自然就會減掉體重。』
為什麼?
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說,睡眠不足影響我們的荷爾蒙平衡,導致有助於我們感覺飽腹的瘦素減少,飢餓素增加。
所以,雖然我們並不餓,我們也會感覺餓想吃東西。
事實上,睡眠可能是最廉價最簡單的減肥方法。
7.肥胖可能傳染
身高1.88米,體重160公斤的丈夫減掉54公斤時,朱迪-狄克遜百感交集。
她一直很重視自己的體重,非常重視鍛煉;她經常努力讓丈夫變得更活躍一些。
身為兩個孩子母親的狄克遜居住在新澤西州弗裡霍爾德,她說,自從他減肥以後,他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
她回憶說:『人們蜂擁而至,向他取經。這讓我很嫉妒。』
於是狄克遜就用食品安慰自己,不知不覺中,她的體重增加了9公斤,此時她纔意識到,她必須採取一些措施來改變這種狀態。
她開始與丈夫一起騎自行車,並參加了一項節食課程。
最後她的體重減掉了14公斤,現在她打算讓自己變得再苗條一點。
狄克遜認為嫉妒是讓她的體重增加和減少的原因。
但是研究顯示,體重增加和降低可以傳染。
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如果一個人的配偶很胖,這個人比其他人更有可能變胖的可能性高達37%。
研究人員總結說,肥胖似乎可以通過社會關系網傳染給他人。
從狄克遜的例子可以看出,體重降下來似乎也可以傳染,至少可以傳染給家庭裡的其他成員。
狄克遜的大女兒也超重,當狄克遜制定減肥計劃後,她的大女兒也按照媽媽的健康習慣去做,結果她的體重也減輕了40磅。
8.腺病毒可導致肥胖
從上呼吸道問題到腸胃疾病,腺病毒可引發多種疾病。
不過在威斯康星大學的研究人員給孩子注射這種病毒,並發現一種特定變種可導致這些孩子發胖以前,人們根本不知道腺病毒與肥胖之間有聯系。
乾細胞以其多變能力而著稱,研究人員發現,當注射腺病毒時,乾細胞也可以轉變成脂肪細胞。
新澤西州潘寧頓的傳染和肥胖專業副教授尼克黑爾‧杜蘭德哈說:『這種病毒似乎可增加體內的脂肪細胞數量和這些細胞中的脂肪含量。』
通過雙胞胎比較等對人類進行研究顯示,肥胖人士確實體內更有可能含有腺病毒-36(adenovirus-36)這種特殊病毒抗體。杜蘭德哈表示,我們已經有流感疫苗;下一步是否能研發出肥胖疫苗?
這種說法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合情理,但是『人們不是對宮頸癌也說過同樣的話嗎?現在,宮頸癌疫苗不是研製出來了嗎?』
9.吃餅乾確實可上癮
雖然吃食品上癮的方式跟吸毒和喝酒上癮的方式不一樣,但是科學家最近幾年在兩者之間發現一些不可思議的相似之處。
美國紐約州厄普頓市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當他們給美國費城莫耐爾化學感官中心的實驗參與者展示一些他們愛吃的食品名字時,這些人的大腦出現興奮狀態的部位,跟吸毒上癮的人見到毒品時大腦出現興奮狀態的部位一樣。
這種情況可能與多巴胺有關,多巴胺與動機和興奮有關。
如果肥胖人士擁有更少的多巴胺受體,他們要獲得愉悅感,可能就需要更多食品。
10.耳朵感染可使味蕾受損
多年來,佛羅裡達大學琳達‧巴特舒克味覺實驗室的科研組一直想弄清楚,為什麼對食品的味道感覺更不靈敏的人,比其他人更有可能變成胖子。
對此,研究人員德裡克-森德爾持有自己的觀點,他認為,耳朵感染導致穿過中耳的味覺神經受損,是導致這種結果的一個原因。
通過對6584份調查表進行分析,該科研組發現,那些年齡超過35歲,而且曾出現過幾次耳朵感染的人,變胖的可能性幾乎是其他人的兩倍。
對其他一些情況進行的研究為上述問題的答案提供了一些線索。
以前曾經歷過耳朵感染的患者,更有可能喜歡吃甜食和含脂肪較多的食品,這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味覺神經受損,導致他們對甜食和脂肪的感覺更加不靈敏。
即使每天只增加一點卡路裡,隨著時間推移,卡路裡也會越積越多。
兒童時期出現耳朵感染跟傷風感冒一樣很難避免,但是限制被動吸煙似乎可有效減少耳朵感染次數。
如果你是一名超重的成年人,而且小時候耳朵曾嚴重感染過,你可能對食品的味道和質地更不敏感。
不過找一些更加健康的代替品,例如用水果代替糖果,或者用橄欖油取代黃油,或許可以在保證你吃得更好的同時,確保你的體重較輕一些。
- Feb 19 Fri 2010 19:46
減肥不可不知的10件趣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