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柏金森定律
(開始成長的團體)人員增加、辦公室加大、使用設備添設更新後,也開始降低整體成效。
原來的工作被細分為更多的工作,需要更多的人員來處理,中間階級變多了,相關單位元變多了,需要開的會變多了。
然而,會議的結論變多了,團體的目標也模糊了。
2.彼得定律
美國教育學者羅倫斯‧彼得於1968年發表︰In a hierarchy every employee tends to rise to his level of incompetence.
(在一個組織體系裡,所有成員都有晉升至超乎其能勝任職務的傾向)
3.木桶定律
木桶能裝多少水,不取決於最長的木板,而取決於最短的木板。
劣勢決定優勢,劣勢決定生死,這是管理學上最知名的法則之一。
新發展觀就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如果將社會發展喻為一個大木桶,那麼經濟、文化、環境、政治等就是構成這個木桶的大木板,任何一塊木板的短缺和延遲都會影響整個國家的發展。
4.80/20定律
義大利經濟學者帕列托所發現,財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而這是可預測的事實,這種不平衡的模式會重複出現,他在不同時期或不同國度都見到這種現象。
典型的模式顯示,百分之八十的產出,來自於百分之二十的產入;百分之八十的結果,歸結於百分之二十的原因;百分之八十的成績,歸功於百分之二十的努力─也就是大部分的努力,是與成果無關的。
商業世界裡,出現許多80/20法則的情況:百分之二十的產品,或百分之二十的客戶,涵蓋了約百分之八十的營業額。
百分之二十的產品或顧客,通常佔該企業組織約百分之八十的獲利。
引擎更是80/20法則極好的明證:百分之八十的能源浪費在燃燒上,只有百分之二十可以傳送到車輪;而這百分之二十的產入,卻能產生百分之一百的產出!
5.手錶定律
只有一隻手錶,可以知道時間;擁有兩隻或兩隻以上的手錶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對於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否則將使人無所適從;對於一個人不能同時選擇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否則,他的行為將陷於混亂。
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以上的人來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人無所適從;而對於一個企業,更是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管理方法,否則將使這個企業無法發展。
6.墨菲定律
一、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二、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四,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簡單來說,錯誤是世界的一部份。
7.蘑菇定律
蘑菇管理是許多組織對待初出茅廬者的一種管理方法,初學者被置於陰暗的角落(不受重視的部門,或打雜跑腿的工作),澆上一頭大糞(無端的批評、指責、代人受過),任其自生自滅(得不到必要的指導和提攜)。
當上幾天「蘑菇」,能夠消除我們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讓我們更加接近現實,看問題也更加實際。
8.奧卡姆剃刀定律
奧卡姆剃刀: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事情總是朝著複雜的方向發展,複雜會造成浪費,而效能則來自於單純。
在你做過的事情中可能絕大部分是毫無意義的,真正有效的活動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它們通常隱含於繁雜的事物中。
找到關鍵的部分,去掉多餘的活動,成功並不那麼複雜。
9.華盛頓合作規律
一個人敷衍了事,兩個人互相推諉,三個人則永無成事之日。
人不是靜止的動物,而更像方向各異的能量,相推動時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觸時則一事無成。
目前的大多數管理制度和行業都是致力於減少人力的無謂消耗,而非利用組織提高人的效能。
換言之,不妨說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讓每個人做到最好,而是避免內耗過多。
10.零和遊戲原理
遊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遊戲的總成績永遠是零。
當你看到兩位對弈者時,你就可以說他們正在玩「零和遊戲」。
多數情況下,總會有一個贏,一個輸,如果我們把獲勝計算為得1分,而輸棋為-1分,那麼,這兩人得分之和就是:1+(-1)=0。
人們發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能發現與「零和遊戲」類似的局面,勝利者的光榮後面往往隱藏著失敗者的辛酸和苦澀。
從個人到國家,從政治到經濟,似乎無不驗證了世界正是一個巨大的「零和遊戲」場。
11.不值得定律
最直觀的表述: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定律反映出人們的一種心理,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會保持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度。
不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哪些事值得做呢?
這取決於三個因素
1、價值觀。
2、個性和氣質。
3、現實的處境。
12.酒與污水定律
如果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中,你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
組織系統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協和容忍的基礎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
破壞者能力非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破壞總比建設容易。
一個能工巧匠花費時日精心製作的陶瓷器,一頭驢子一秒鐘就能毀壞掉。
如果擁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會有多少像樣的工作成果。
如果你的組織裏有這樣的一頭驢子,你應該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無力這樣做,你就應該把它拴起來。
13.破窗理論
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理論」。
這個理論認為:
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個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
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
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繁榮。
14.路徑依賴
路徑依賴,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旦選擇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
某一路徑的既定方向會在以後的發展中得到自我強化。
人們過去做出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在及未來可能的選擇。
好的路徑會起到正回饋的作用,通過慣性和衝力,產生飛輪效應而進入良性迴圈;不好的路徑會起到負反饋的作用,就如厄運迴圈,可能會被鎖定在某種低層次狀態下。
美國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標準距離是4英尺8.5英寸,這是一個很奇怪的標準,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
原來這是英國的鐵路標準,而美國的鐵路原先是由英國人建的。
那麼為什麼英國人用這個標準呢?
原來英國的鐵路是由建電車軌道的人所設計的,而這個正是電車所用的標準。
電車的鐵軌標準又是從哪里來的呢?
原來最先造電車的人以前是造馬車的,而他們是沿用馬車的輪寬標準。
好了,那麼馬車為什麼要用這個一定的輪距標準呢?
因為如果那時候的馬車用任何其他輪距的話,馬車的輪子很快會在英國的老路凹陷的路轍上撞環的。
為什麼?
因為這些路上的轍跡的寬度是4英尺8.5英寸。
這些轍跡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答案是古羅馬人所定的,因為在歐洲,包括英國的長途老路都是由羅馬人為他們的軍隊所鋪的,4英尺8.5英寸正是羅馬戰車的寬度。
如果任何人用不同的輪寬在這些路上行車的話,他的輪子的壽命都不會長。
那麼,羅馬人為什麼以4英尺8.5英寸為戰車的輪距寬度呢?
原因很簡單,這是戰車的兩匹馬屁股的寬度。
等一下,故事到此還沒有完結,下次你在電視上看到美國太空梭立在發射臺上的雄姿時,你留意看看在它的燃料箱的兩旁有兩個火箭推進器,這些推進器是由一家公司設在猶他州的工廠所提供的。
如果可能的話,這家公司的工程師希望把這些推進器造得胖一點,這樣容量就可以大一些,但是他們不可以,為什麼?
因為這些推進器造好之後是要用火車從工廠運送到發射點,路上要通過一些隧道,而這些隧道的寬度只是比火車軌寬了一點,然而我們不要忘記火車軌道的寬度是由馬的屁股的寬度所決定的。
因此,我們可以斷言:可能今天世界上最先進的運輸系統的設計,是兩千年前便由兩匹馬的屁股寬度決定了。
這就是路徑依賴,看起來有幾許悖謬與幽默,但卻是事實。
職業生涯無法擺脫這種路徑依賴,一旦我們選擇了「馬屁股」,我們的人生軌道可能就只有4英尺8.5英寸寬。
雖然我們並不滿意這個寬度,但是卻已經很難從慣性中抽身而出。
15.青蛙效應
把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便會縱身而出;如果把青蛙放進溫水中,它會感到舒舒服服的。
然後你再慢慢升溫,即使升至攝氏80°,青蛙也仍然會若無其事地待在那水裏。
隨著溫度的繼續上升至90°~100°時,青蛙就會變得越來越虛弱,在此情況下,青蛙已經失去自我脫險的能力了,直至把它煮熟為止。
在第二種狀況下,青蛙為什麼不能自我擺脫險境呢?
這是因為青蛙內部感應自下而上威脅的器官,只能感應出激烈的環境變化,而對緩慢、漸進的環境變化卻不能及時做出感應。
青蛙效應告訴我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6.刺蝟定律
兩隻困倦的刺蝟,由於寒冷而擁在一起,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刺得對方怎麼也睡不舒服。
於是,它們離開了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又湊到一起。
幾經折騰,兩隻刺蝟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體溫又不至於被紮。
「刺蝟」法則就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
領導者要學會運用「刺蝟」法則,保持與下屬適當的關係,既不能高高在上,也不能把自己混同於下屬,彼此不分。
17.馬太效應
《新約馬太福音》一個國王遠行前,交給三個僕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他們:「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
國王回來時,第一個僕人說:「主人,你交給我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0錠。」
於是國王獎勵他10座城邑。
第二個僕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5錠。」
於是國王例獎勵了他5座城邑。
第三個僕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一直包在手巾裏存著,我怕丟失,一直沒有拿出來。」
於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僕人的一錠銀子也賞給第一個僕人,並且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
18.蝴蝶效應
1979年12月,洛倫茲在華盛頓的美國科學促進會的一次講演中提出: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會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捲風。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蝴蝶效應」反映了混沌運動的一個重要特徵:系統的長期行為對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性。
經典動力學的傳統觀點認為:系統的長期行為對初始條件是不敏感的,即初始條件的微小變化對未來狀態所造成的差別也是很微小的。
可混沌理論向傳統觀點提出了挑戰。
混沌理論認為在混沌系統中,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
19.月暈效應
即對一個人進行評價時,往往會因對他的某一品質特徵的強烈、清晰的感知,而掩蓋了其他方面的品質。
20.羅森塔爾效應
人們的信念、成見和期望對所研究的對象產生的影響。
人的希望可能會在暗示中變為現實,成功的原因主要在於自己。
21.格雷欣法則
劣幣驅逐良幣規律是這樣表現的:當金銀市場比價與法定比價發生偏差時,法定價值過低的金屬鑄幣就會退出流通,而法定價值過高的貨幣則會充斥市場。
如金銀貨幣的法定比價為1:15,而市場金銀商品比價為1:16,這時把金幣熔化成金塊按市價換成白銀,把白銀鑄成銀幣再按法定比價換回金幣,如此循環一周就可獲得1份白銀的收益,不斷循環反覆的結果是金幣不斷地退出流通,而銀幣則充斥市場,反之亦同。
因此儘管法律上規定兩種鑄幣可按法定比價流通,但實際上只有一種鑄幣在市場上流通,金賤則金充斥市場,銀賤則銀充斥市場。
22.踢貓效應
程式是這樣的:
經理闖紅燈被交警處罰導致心情不愉快。
打字員因打錯一個字被經理訓斥。
打字員的老婆因為打破一個碗而與打字員吵了一架。
打字員的兒子因踢足球回家晚了一些被媽媽責駡。
一隻可愛的小貓僅因「喵」的叫了一聲被兒子踢了一腳。
(開始成長的團體)人員增加、辦公室加大、使用設備添設更新後,也開始降低整體成效。
原來的工作被細分為更多的工作,需要更多的人員來處理,中間階級變多了,相關單位元變多了,需要開的會變多了。
然而,會議的結論變多了,團體的目標也模糊了。
2.彼得定律
美國教育學者羅倫斯‧彼得於1968年發表︰In a hierarchy every employee tends to rise to his level of incompetence.
(在一個組織體系裡,所有成員都有晉升至超乎其能勝任職務的傾向)
3.木桶定律
木桶能裝多少水,不取決於最長的木板,而取決於最短的木板。
劣勢決定優勢,劣勢決定生死,這是管理學上最知名的法則之一。
新發展觀就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如果將社會發展喻為一個大木桶,那麼經濟、文化、環境、政治等就是構成這個木桶的大木板,任何一塊木板的短缺和延遲都會影響整個國家的發展。
4.80/20定律
義大利經濟學者帕列托所發現,財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而這是可預測的事實,這種不平衡的模式會重複出現,他在不同時期或不同國度都見到這種現象。
典型的模式顯示,百分之八十的產出,來自於百分之二十的產入;百分之八十的結果,歸結於百分之二十的原因;百分之八十的成績,歸功於百分之二十的努力─也就是大部分的努力,是與成果無關的。
商業世界裡,出現許多80/20法則的情況:百分之二十的產品,或百分之二十的客戶,涵蓋了約百分之八十的營業額。
百分之二十的產品或顧客,通常佔該企業組織約百分之八十的獲利。
引擎更是80/20法則極好的明證:百分之八十的能源浪費在燃燒上,只有百分之二十可以傳送到車輪;而這百分之二十的產入,卻能產生百分之一百的產出!
5.手錶定律
只有一隻手錶,可以知道時間;擁有兩隻或兩隻以上的手錶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對於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否則將使人無所適從;對於一個人不能同時選擇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否則,他的行為將陷於混亂。
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以上的人來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人無所適從;而對於一個企業,更是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管理方法,否則將使這個企業無法發展。
6.墨菲定律
一、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二、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四,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簡單來說,錯誤是世界的一部份。
7.蘑菇定律
蘑菇管理是許多組織對待初出茅廬者的一種管理方法,初學者被置於陰暗的角落(不受重視的部門,或打雜跑腿的工作),澆上一頭大糞(無端的批評、指責、代人受過),任其自生自滅(得不到必要的指導和提攜)。
當上幾天「蘑菇」,能夠消除我們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讓我們更加接近現實,看問題也更加實際。
8.奧卡姆剃刀定律
奧卡姆剃刀: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事情總是朝著複雜的方向發展,複雜會造成浪費,而效能則來自於單純。
在你做過的事情中可能絕大部分是毫無意義的,真正有效的活動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它們通常隱含於繁雜的事物中。
找到關鍵的部分,去掉多餘的活動,成功並不那麼複雜。
9.華盛頓合作規律
一個人敷衍了事,兩個人互相推諉,三個人則永無成事之日。
人不是靜止的動物,而更像方向各異的能量,相推動時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觸時則一事無成。
目前的大多數管理制度和行業都是致力於減少人力的無謂消耗,而非利用組織提高人的效能。
換言之,不妨說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讓每個人做到最好,而是避免內耗過多。
10.零和遊戲原理
遊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遊戲的總成績永遠是零。
當你看到兩位對弈者時,你就可以說他們正在玩「零和遊戲」。
多數情況下,總會有一個贏,一個輸,如果我們把獲勝計算為得1分,而輸棋為-1分,那麼,這兩人得分之和就是:1+(-1)=0。
人們發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能發現與「零和遊戲」類似的局面,勝利者的光榮後面往往隱藏著失敗者的辛酸和苦澀。
從個人到國家,從政治到經濟,似乎無不驗證了世界正是一個巨大的「零和遊戲」場。
11.不值得定律
最直觀的表述: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定律反映出人們的一種心理,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會保持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度。
不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哪些事值得做呢?
這取決於三個因素
1、價值觀。
2、個性和氣質。
3、現實的處境。
12.酒與污水定律
如果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中,你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
組織系統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協和容忍的基礎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
破壞者能力非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破壞總比建設容易。
一個能工巧匠花費時日精心製作的陶瓷器,一頭驢子一秒鐘就能毀壞掉。
如果擁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會有多少像樣的工作成果。
如果你的組織裏有這樣的一頭驢子,你應該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無力這樣做,你就應該把它拴起來。
13.破窗理論
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理論」。
這個理論認為:
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個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
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
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繁榮。
14.路徑依賴
路徑依賴,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旦選擇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
某一路徑的既定方向會在以後的發展中得到自我強化。
人們過去做出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在及未來可能的選擇。
好的路徑會起到正回饋的作用,通過慣性和衝力,產生飛輪效應而進入良性迴圈;不好的路徑會起到負反饋的作用,就如厄運迴圈,可能會被鎖定在某種低層次狀態下。
美國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標準距離是4英尺8.5英寸,這是一個很奇怪的標準,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
原來這是英國的鐵路標準,而美國的鐵路原先是由英國人建的。
那麼為什麼英國人用這個標準呢?
原來英國的鐵路是由建電車軌道的人所設計的,而這個正是電車所用的標準。
電車的鐵軌標準又是從哪里來的呢?
原來最先造電車的人以前是造馬車的,而他們是沿用馬車的輪寬標準。
好了,那麼馬車為什麼要用這個一定的輪距標準呢?
因為如果那時候的馬車用任何其他輪距的話,馬車的輪子很快會在英國的老路凹陷的路轍上撞環的。
為什麼?
因為這些路上的轍跡的寬度是4英尺8.5英寸。
這些轍跡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答案是古羅馬人所定的,因為在歐洲,包括英國的長途老路都是由羅馬人為他們的軍隊所鋪的,4英尺8.5英寸正是羅馬戰車的寬度。
如果任何人用不同的輪寬在這些路上行車的話,他的輪子的壽命都不會長。
那麼,羅馬人為什麼以4英尺8.5英寸為戰車的輪距寬度呢?
原因很簡單,這是戰車的兩匹馬屁股的寬度。
等一下,故事到此還沒有完結,下次你在電視上看到美國太空梭立在發射臺上的雄姿時,你留意看看在它的燃料箱的兩旁有兩個火箭推進器,這些推進器是由一家公司設在猶他州的工廠所提供的。
如果可能的話,這家公司的工程師希望把這些推進器造得胖一點,這樣容量就可以大一些,但是他們不可以,為什麼?
因為這些推進器造好之後是要用火車從工廠運送到發射點,路上要通過一些隧道,而這些隧道的寬度只是比火車軌寬了一點,然而我們不要忘記火車軌道的寬度是由馬的屁股的寬度所決定的。
因此,我們可以斷言:可能今天世界上最先進的運輸系統的設計,是兩千年前便由兩匹馬的屁股寬度決定了。
這就是路徑依賴,看起來有幾許悖謬與幽默,但卻是事實。
職業生涯無法擺脫這種路徑依賴,一旦我們選擇了「馬屁股」,我們的人生軌道可能就只有4英尺8.5英寸寬。
雖然我們並不滿意這個寬度,但是卻已經很難從慣性中抽身而出。
15.青蛙效應
把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便會縱身而出;如果把青蛙放進溫水中,它會感到舒舒服服的。
然後你再慢慢升溫,即使升至攝氏80°,青蛙也仍然會若無其事地待在那水裏。
隨著溫度的繼續上升至90°~100°時,青蛙就會變得越來越虛弱,在此情況下,青蛙已經失去自我脫險的能力了,直至把它煮熟為止。
在第二種狀況下,青蛙為什麼不能自我擺脫險境呢?
這是因為青蛙內部感應自下而上威脅的器官,只能感應出激烈的環境變化,而對緩慢、漸進的環境變化卻不能及時做出感應。
青蛙效應告訴我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6.刺蝟定律
兩隻困倦的刺蝟,由於寒冷而擁在一起,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刺得對方怎麼也睡不舒服。
於是,它們離開了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又湊到一起。
幾經折騰,兩隻刺蝟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體溫又不至於被紮。
「刺蝟」法則就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
領導者要學會運用「刺蝟」法則,保持與下屬適當的關係,既不能高高在上,也不能把自己混同於下屬,彼此不分。
17.馬太效應
《新約馬太福音》一個國王遠行前,交給三個僕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他們:「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
國王回來時,第一個僕人說:「主人,你交給我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0錠。」
於是國王獎勵他10座城邑。
第二個僕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5錠。」
於是國王例獎勵了他5座城邑。
第三個僕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一直包在手巾裏存著,我怕丟失,一直沒有拿出來。」
於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僕人的一錠銀子也賞給第一個僕人,並且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
18.蝴蝶效應
1979年12月,洛倫茲在華盛頓的美國科學促進會的一次講演中提出: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會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捲風。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蝴蝶效應」反映了混沌運動的一個重要特徵:系統的長期行為對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性。
經典動力學的傳統觀點認為:系統的長期行為對初始條件是不敏感的,即初始條件的微小變化對未來狀態所造成的差別也是很微小的。
可混沌理論向傳統觀點提出了挑戰。
混沌理論認為在混沌系統中,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
19.月暈效應
即對一個人進行評價時,往往會因對他的某一品質特徵的強烈、清晰的感知,而掩蓋了其他方面的品質。
20.羅森塔爾效應
人們的信念、成見和期望對所研究的對象產生的影響。
人的希望可能會在暗示中變為現實,成功的原因主要在於自己。
21.格雷欣法則
劣幣驅逐良幣規律是這樣表現的:當金銀市場比價與法定比價發生偏差時,法定價值過低的金屬鑄幣就會退出流通,而法定價值過高的貨幣則會充斥市場。
如金銀貨幣的法定比價為1:15,而市場金銀商品比價為1:16,這時把金幣熔化成金塊按市價換成白銀,把白銀鑄成銀幣再按法定比價換回金幣,如此循環一周就可獲得1份白銀的收益,不斷循環反覆的結果是金幣不斷地退出流通,而銀幣則充斥市場,反之亦同。
因此儘管法律上規定兩種鑄幣可按法定比價流通,但實際上只有一種鑄幣在市場上流通,金賤則金充斥市場,銀賤則銀充斥市場。
22.踢貓效應
程式是這樣的:
經理闖紅燈被交警處罰導致心情不愉快。
打字員因打錯一個字被經理訓斥。
打字員的老婆因為打破一個碗而與打字員吵了一架。
打字員的兒子因踢足球回家晚了一些被媽媽責駡。
一隻可愛的小貓僅因「喵」的叫了一聲被兒子踢了一腳。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