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個諧星叫做北原武,是個戲劇才子,少年時就一個人到東京闖天下,經過了一番奮鬥,憑自己的實力獲得肯定的掌聲。

北原和他的母親向來不和。

自從他一個人辛辛苦苦離開鄉下,到東京打天下以來,他的母親就不斷的跟他要錢,每次寫信給他,除了要錢,還是要錢,一點關心的話也沒有,即使在他潦倒的時候,都還會收到母親急切催他寄錢回家的信件。

這樣的母子關係,令他害怕到了極點,所以到功成名就時,除了寄錢回家之外,他根本不敢回家。

直到母親去世,他回家奔喪時,大哥才拿出母親臨終前交給他的一封信給他,北原才恍然大悟。

信上是這樣寫的:「武兒,所有的孩子之中,我最擔心的就是你,我擔心你不會存錢,對朋友太慷慨,將來會沒有錢養老,所以才一直催你寄錢給我,其實你給我的錢,一分錢都沒有用,你大哥給我的已經夠用了。我都幫你存起來,現在我走了,把所有的錢還給你。」

存摺上的錢,足足超過一千萬台幣。

在網路上傳播這個故事的人,很老學究的以這個故事說明:積沙成塔,聚少成多的道理,要大家努力的存下每一分錢。

我覺得很好笑,這是個感人的故事,可是我看到的並不是北原武的幸運,而是北原武的遺憾;不是他母親的睿智,而是他母親的因小失大──為了幫兒子存錢,損失了一世的親情,雙方存在的誤會,再也無法面對面溝通,那不是抱憾以終嗎?

不管有多少錢,都換不回親情的溫暖和一聲「我關心你」的問候啊。

我家也有類似的例子。

我唸幼稚園的時候,爸爸考取公費留美,拿的錢很微薄,爸爸一邊讀書,一邊打工,才能夠支付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那時我和弟弟都出生了,家中所有的費用,只憑母親一個教員的薪水支撐,我的爺爺是個鄉里皆知的孝子,但也是小氣出了名的,他還寫信到美國,跟爸爸要錢,誤以為美國是個淘金窟呢。

溫和的爸爸只要講到這段往事,難免還會口氣激動,儘管,爺爺已經仙逝多年了。

他不肯花錢讓女兒讀她考取的大學,也成為姑媽的遺憾。

爺爺刻苦自己,也讓祖母大半輩子為入不敷出的家用發愁,去世後不過留下兩間小小的老房子,手尾錢不過幾十萬元,還有一堆舊台幣屯積在他的秘密箱子裡呢。

這些留下來的錢,對早已白手成家的爸爸並無幫助。

什麼值得,什麼不值得?

一個人如果能把生命中所有情事的輕重緩急分清楚,絕對就算是個聰明人。

活著的時候該說的事情,千萬不要等到死後再說。

那是划不來的。

不管有多少錢,都換不回親情的溫暖和一聲「我關心你」的問候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色憂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