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記者寄她的採訪大綱給我,開頭第一句話便是「你外子任教育部長時……」,我看了很驚訝,「外子」是對別人謙稱自己先生的詞彙,只有太太可以用,別人是不行的。

文字是記者吃飯的工具,怎麼連這個都不懂呢?

後來又看到一個笑話。

有個男生在麵館看到想追的女生,同學慫恿他前去搭訕,他鼓起勇氣轉過頭對那女生說:「喂,你叫什麼?」

女生驚訝地回答:「我叫牛肉麵。」

雖是笑話卻很令人感慨,因為打招呼、稱呼別人是人際溝通的第一步,想不到現代人連這個基本禮貌都不會了。

古人教孩子是先教應對進退,《三字經》中就說「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古人是六歲進學,先學灑掃、應對、進退,學好了,才開始學認字。

古人都是先從應對來看一個人的教養。

在我小時候,父母說:「跟長輩說話一定要站起來,老人家沒有坐,你不能坐,沒有小孩大剌剌的坐在椅子上而長輩站著的道理。」

這個禮儀學會了,讓座根本不是問題,公車上何須還得貼「請讓座給老弱婦孺」的標語呢?

衣著整潔也是一個基本的禮儀,最近碩士班甄試竟有學生穿著T恤、短褲、夾腳拖鞋前來口試,這不僅是對老師的不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不尊重。

如果你都不尊重自己,別人怎麼會尊重你呢?

有些人甚至已經是別人的老師,也不知道這個禮儀。

有個大學的助理教授要升等,到院教評會去報告他的案子,居然穿著無領T恤、破洞牛仔褲、涼鞋就上台了。

他如此不尊重自己,當然別人也不會尊重他,他的升等就沒過了。

這種待人接物的禮貌其實就是品格,古人說:「童蒙養正」,孩子啟蒙時就要先教「正知正見」,以後就不會偏差了。

難怪北歐國家的父母如果願意留在家裡自己帶小孩,政府會給父母零用錢,因為家教太重要了,影響孩子的一生。

啟蒙的重要性在於大腦掌管記憶的海馬迴到四歲左右才成熟,但是四歲之前我們已學會很多東西,那時的學習機制主要是模仿。

研究者已在人類大腦中發現鏡像神經元,找到模仿的神經機制,所以父母的身教非常重要。

這也是罵人「沒有家教」會引起打架的原因,這句話把父母也罵了進去,隱含了連父母也沒有教養,因為如果父母有教養,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也有教養。

現在政府在推品德教育,從學理上來看,它必須從家庭做起,父母帶頭有品德,孩子才會有品德。

如果連古人都知道「小學終,至四書」,禮貌學好了才教《四書》,我們要怎麼反其道而行,沒有先教應對進退,就塞一堆植樹問題、排比、映襯……這些出社會後用不到的知識給孩子,而把最重要的做人的禮貌給忘了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藍色憂鬱 的頭像
    藍色憂鬱

    夢想天空

    藍色憂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