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歲的張林蕉,每天風雨無阻做環保,有人勸她:年紀大了,要待在家裏享福!
她說:「做環保就是疼惜地球,後代子孫才有福。」
清晨六時許,東方地平線隱隱泛起魚肚白;名聞遐邇的礁溪溫泉區一向多雨,微灰的天空降下細細的雨絲,帶來了些許的寒意。
九十八歲的張林蕉,微彎著腰骨,沿著溫泉旅館街道,挨家挨戶地撿拾前一天晚上鄰居放在門口的紙箱。
不多久,十多個方方正正的紙箱子,就被她動作俐落地畫開膠紙壓平,整齊地堆放在屋側的空地上。
老人家本來就睡得少,再加上三十多年養成的早起習慣,張林蕉每天醒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環保,十多年來從不間斷。
鄰居們剛開始總會關心地勸她:「阿嬤,妳歲頭這呢大!早就要享福囉!嘸通擱撿垃圾啊!」
張林蕉卻帶著笑容回答:「少年ㄝ!人活著就要動,我做環保也是一種運動!」
張林蕉的認真態度和每天風雨無阻的毅力,打動了左鄰右舍一起加入資源回收行列,現在她住的礁溪溫泉旅館區,可說是全宜蘭縣最徹底落實環保的地方呢!
阿嬤,您幾歲?
那天去拜訪張林蕉時,我們的車子還沒到,遠遠就見到她站在家門口等候。
雖然早已知道她高齡九十八,不過初見她健朗的身子骨,和耳邊響起的宏亮嗓音時,還是忍不住問:「阿嬤,您今年幾歲?」
「我忘記啦!妳看我像幾歲就是幾歲,反正還會跑會吃、會撿字紙(做環保)!」
張林蕉招呼我們到客廳的沙發坐,自己卻從房裏搬來一張較高的凳子:「過年前我跌一跤、摔斷骨頭,沒辦法坐恁那種低椅子。」
說話的同時,她的雙手也沒閒著,晶瑩剔透的佛珠就在手指間滑動。
「老了啊!沒能力賺錢,對社會也沒什麼貢獻,但是證嚴上人說,做環保就是疼惜地球,同款是在做善事!」
張林蕉年輕時,常跟著當中醫師的先生四處義診,在親朋好友眼中,他們就像一對樂善好施的神仙眷侶;先生往生後,張林蕉就把做環保當成生活上唯一的寄託。
「阮老尪沒福氣活到這嘛,不過他比我更有愛心,我做環保攏會感覺他在身邊陪我。」
張林蕉想起一同走過四十年歲月的老伴,原本神色自若的臉龐,還是不免泛起一抹傷感。
阮是小人物
老伴過世後,張林蕉為了填補心靈上的空虛,幾乎走遍宜蘭所有的佛教道場。
在一次偶然機會,從「福崇寺」心律法師口中,聽聞花蓮有位師父不蓋寺廟,卻要蓋醫院救人;曾經當過「先生娘」的張林蕉,透過各種管道打聽,終於在民國七十五年,前往才啟業不久的花蓮慈濟醫院參觀。
「十幾年前,慈濟醫院才剛建好,規模沒有現在這麼大間;我知道上人蓋醫院是要救人的,所以參觀完就捐一張病床。」
當時張林蕉逢人就讚歎花蓮人很有福報,回到宜蘭,更向鄰里親友大力宣揚證嚴上人的宏願,甚至充當起導遊,親自帶鄉親到花蓮參觀慈濟醫院。
在她鉅細靡遺地解說下,這些人還都成了花蓮慈院建院之初,出錢護持的大菩薩呢!
張林蕉回憶說:「我回精舍第三次才見到上人,那時上人拉著我的手,對我豎起大拇指稱讚。阮只是一個小人物,上人這麼疼我、惜我,我真正是感恩啦!所以發願要幫上人做更多的代誌。」
「有錢的人出錢,沒錢的人出力,只要有心做善事,就是上人說的菩薩。」
張林蕉從年輕時就有一顆助人的心,尤其對蓋醫院和建學校最熱衷。
她說:「我常常跟孫子說,恁若有人當醫師,一定要免費給窮人或貧苦無依的人看病。」
這樣的想法,正好和證嚴上人當初成立慈濟功德會的宗旨不謀而和,因此張林蕉直說,認識慈濟讓她晚年的生活又重新充滿光彩。
身體日日勇
「阿嬤很親切,把我當成自己的女兒一樣,每個月月初都會打電話催我來跟她收功德款。」
張林蕉是礁溪慈濟委員劉雲娥的會員,劉雲娥的先生是位執業藥師,鄰居也都喊她「先生娘」,因此兩位年齡相差四十多歲的「先生娘」成了忘年之交,每每話匣子一開,就滔滔不絕聊得特別投緣。
「民國八十年,有一天阿嬤打電話要我去收功德款,聽說我到外面撿垃圾,嚇了一跳,以為『先生娘』一家怎麼會這麼落魄,急得一直找我……」
劉雲娥娓娓道出阿嬤十年前認識環保時的「驚喜」。
「我一個老人那知啥咪叫做『資源回收』,後來是師姊慢慢跟我解釋,才知道原來撿垃圾也是在做善事!」
從十年前投入環保工作至今,張林蕉幾乎天天都在自家附近,挨家挨戶做資源回收,「我每天差不多要回收三次,時間一久,厝邊隔壁只要有可以回收的東西,都自動放在阮厝門口。」
當年張林蕉以八十多歲的高齡投入環保工作,在許多年輕人眼中或許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不過她自己卻嫌起步太晚,「呷老才要做環保,總是比較吃力,不過一個人就是一分力,乘阮還能活動,能多做一些就多做一些。」
「做環保讓我的身體一日比一日勇,要不是半年前跌倒摔斷骨頭,較沒法度出力,不然我一手各拿一落報紙都是小事情。」
為了放置從附近回收來的各種資源,張林蕉特地將住家旁的小庭院改成環保回收場。
愛整潔的她,將每一種資源都分類整理得有條不紊,許多鄰居就是看她做事這樣認真,也被她吸引加入環保回收工作。
編鴨子、念歌詞
十年的光景一晃過去,「惜福愛物」的觀念已烙印在張林蕉的心中,她拿出許多用芒草編織成的手工藝品向我們「獻寶」;一隻隻栩栩如生的鴨子造型,讓人歎為觀止,大家不禁頻頻稱讚她有藝術天分。
張林蕉被大家稱讚得十分靦腆,馬上將焦點轉移至牆上的一張照片,「這張相片裏面的大大小小,攏是阮孫;他們有的人讀到博士、有的人當醫師,攏很有才情。」
她笑瞇了眼,得意洋洋地介紹每位兒孫的成就。
「不只孫子個個有本事,阿嬤本人也很會唱歌、說好話喔!」
劉雲娥透露出張林蕉的另一項「才藝」;在我的央求下,她雖然沒有點頭答應,但嘴裏卻突然哼出一段客家山歌。
志工們打著拍子跟著唱得正起勁,張林蕉脫口而出的卻是一段「四句聯」。
現在待在這所在,馬上就要分東西,分開一人一所在,問恁何時會擱來?
和張林蕉感情親如母女的劉雲娥,聽出她話裏透露出離情依依,「阿嬤妳免煩惱,心情放乎輕鬆,阮很快就會擱來看妳、陪妳做環保呀!」
劉雲娥像哄小孩子般,幾句話就讓她面露淺淺的微笑。
人家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九十八歲的張林蕉儼然成了礁溪慈濟大家庭中最無價的一塊瑰寶。
志工游榮春說:「阿嬤的智慧就像一座金礦山,每一次和阿嬤聊天,就像進入寶山,絕對不會空手而回。」
「是恁沒有嫌棄我、給我機會,我才有跟恁結緣的機會;阮尪往生後,我跟女兒相依為命,認識慈濟以後,才又多這麼多兒子女兒孝順我,其實是我有福氣才對!」
早該享清福的張林蕉,總是沒辦法讓自己的雙手雙腳閒下來,她活到九十八歲的養生之道,除了永保一顆赤子之心,及學習像菩薩一樣的慈悲外,另一股力量或許正是從不懈怠做環保的精神毅力與謙虛吧!
她說:「做環保就是疼惜地球,後代子孫才有福。」
清晨六時許,東方地平線隱隱泛起魚肚白;名聞遐邇的礁溪溫泉區一向多雨,微灰的天空降下細細的雨絲,帶來了些許的寒意。
九十八歲的張林蕉,微彎著腰骨,沿著溫泉旅館街道,挨家挨戶地撿拾前一天晚上鄰居放在門口的紙箱。
不多久,十多個方方正正的紙箱子,就被她動作俐落地畫開膠紙壓平,整齊地堆放在屋側的空地上。
老人家本來就睡得少,再加上三十多年養成的早起習慣,張林蕉每天醒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環保,十多年來從不間斷。
鄰居們剛開始總會關心地勸她:「阿嬤,妳歲頭這呢大!早就要享福囉!嘸通擱撿垃圾啊!」
張林蕉卻帶著笑容回答:「少年ㄝ!人活著就要動,我做環保也是一種運動!」
張林蕉的認真態度和每天風雨無阻的毅力,打動了左鄰右舍一起加入資源回收行列,現在她住的礁溪溫泉旅館區,可說是全宜蘭縣最徹底落實環保的地方呢!
阿嬤,您幾歲?
那天去拜訪張林蕉時,我們的車子還沒到,遠遠就見到她站在家門口等候。
雖然早已知道她高齡九十八,不過初見她健朗的身子骨,和耳邊響起的宏亮嗓音時,還是忍不住問:「阿嬤,您今年幾歲?」
「我忘記啦!妳看我像幾歲就是幾歲,反正還會跑會吃、會撿字紙(做環保)!」
張林蕉招呼我們到客廳的沙發坐,自己卻從房裏搬來一張較高的凳子:「過年前我跌一跤、摔斷骨頭,沒辦法坐恁那種低椅子。」
說話的同時,她的雙手也沒閒著,晶瑩剔透的佛珠就在手指間滑動。
「老了啊!沒能力賺錢,對社會也沒什麼貢獻,但是證嚴上人說,做環保就是疼惜地球,同款是在做善事!」
張林蕉年輕時,常跟著當中醫師的先生四處義診,在親朋好友眼中,他們就像一對樂善好施的神仙眷侶;先生往生後,張林蕉就把做環保當成生活上唯一的寄託。
「阮老尪沒福氣活到這嘛,不過他比我更有愛心,我做環保攏會感覺他在身邊陪我。」
張林蕉想起一同走過四十年歲月的老伴,原本神色自若的臉龐,還是不免泛起一抹傷感。
阮是小人物
老伴過世後,張林蕉為了填補心靈上的空虛,幾乎走遍宜蘭所有的佛教道場。
在一次偶然機會,從「福崇寺」心律法師口中,聽聞花蓮有位師父不蓋寺廟,卻要蓋醫院救人;曾經當過「先生娘」的張林蕉,透過各種管道打聽,終於在民國七十五年,前往才啟業不久的花蓮慈濟醫院參觀。
「十幾年前,慈濟醫院才剛建好,規模沒有現在這麼大間;我知道上人蓋醫院是要救人的,所以參觀完就捐一張病床。」
當時張林蕉逢人就讚歎花蓮人很有福報,回到宜蘭,更向鄰里親友大力宣揚證嚴上人的宏願,甚至充當起導遊,親自帶鄉親到花蓮參觀慈濟醫院。
在她鉅細靡遺地解說下,這些人還都成了花蓮慈院建院之初,出錢護持的大菩薩呢!
張林蕉回憶說:「我回精舍第三次才見到上人,那時上人拉著我的手,對我豎起大拇指稱讚。阮只是一個小人物,上人這麼疼我、惜我,我真正是感恩啦!所以發願要幫上人做更多的代誌。」
「有錢的人出錢,沒錢的人出力,只要有心做善事,就是上人說的菩薩。」
張林蕉從年輕時就有一顆助人的心,尤其對蓋醫院和建學校最熱衷。
她說:「我常常跟孫子說,恁若有人當醫師,一定要免費給窮人或貧苦無依的人看病。」
這樣的想法,正好和證嚴上人當初成立慈濟功德會的宗旨不謀而和,因此張林蕉直說,認識慈濟讓她晚年的生活又重新充滿光彩。
身體日日勇
「阿嬤很親切,把我當成自己的女兒一樣,每個月月初都會打電話催我來跟她收功德款。」
張林蕉是礁溪慈濟委員劉雲娥的會員,劉雲娥的先生是位執業藥師,鄰居也都喊她「先生娘」,因此兩位年齡相差四十多歲的「先生娘」成了忘年之交,每每話匣子一開,就滔滔不絕聊得特別投緣。
「民國八十年,有一天阿嬤打電話要我去收功德款,聽說我到外面撿垃圾,嚇了一跳,以為『先生娘』一家怎麼會這麼落魄,急得一直找我……」
劉雲娥娓娓道出阿嬤十年前認識環保時的「驚喜」。
「我一個老人那知啥咪叫做『資源回收』,後來是師姊慢慢跟我解釋,才知道原來撿垃圾也是在做善事!」
從十年前投入環保工作至今,張林蕉幾乎天天都在自家附近,挨家挨戶做資源回收,「我每天差不多要回收三次,時間一久,厝邊隔壁只要有可以回收的東西,都自動放在阮厝門口。」
當年張林蕉以八十多歲的高齡投入環保工作,在許多年輕人眼中或許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不過她自己卻嫌起步太晚,「呷老才要做環保,總是比較吃力,不過一個人就是一分力,乘阮還能活動,能多做一些就多做一些。」
「做環保讓我的身體一日比一日勇,要不是半年前跌倒摔斷骨頭,較沒法度出力,不然我一手各拿一落報紙都是小事情。」
為了放置從附近回收來的各種資源,張林蕉特地將住家旁的小庭院改成環保回收場。
愛整潔的她,將每一種資源都分類整理得有條不紊,許多鄰居就是看她做事這樣認真,也被她吸引加入環保回收工作。
編鴨子、念歌詞
十年的光景一晃過去,「惜福愛物」的觀念已烙印在張林蕉的心中,她拿出許多用芒草編織成的手工藝品向我們「獻寶」;一隻隻栩栩如生的鴨子造型,讓人歎為觀止,大家不禁頻頻稱讚她有藝術天分。
張林蕉被大家稱讚得十分靦腆,馬上將焦點轉移至牆上的一張照片,「這張相片裏面的大大小小,攏是阮孫;他們有的人讀到博士、有的人當醫師,攏很有才情。」
她笑瞇了眼,得意洋洋地介紹每位兒孫的成就。
「不只孫子個個有本事,阿嬤本人也很會唱歌、說好話喔!」
劉雲娥透露出張林蕉的另一項「才藝」;在我的央求下,她雖然沒有點頭答應,但嘴裏卻突然哼出一段客家山歌。
志工們打著拍子跟著唱得正起勁,張林蕉脫口而出的卻是一段「四句聯」。
現在待在這所在,馬上就要分東西,分開一人一所在,問恁何時會擱來?
和張林蕉感情親如母女的劉雲娥,聽出她話裏透露出離情依依,「阿嬤妳免煩惱,心情放乎輕鬆,阮很快就會擱來看妳、陪妳做環保呀!」
劉雲娥像哄小孩子般,幾句話就讓她面露淺淺的微笑。
人家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九十八歲的張林蕉儼然成了礁溪慈濟大家庭中最無價的一塊瑰寶。
志工游榮春說:「阿嬤的智慧就像一座金礦山,每一次和阿嬤聊天,就像進入寶山,絕對不會空手而回。」
「是恁沒有嫌棄我、給我機會,我才有跟恁結緣的機會;阮尪往生後,我跟女兒相依為命,認識慈濟以後,才又多這麼多兒子女兒孝順我,其實是我有福氣才對!」
早該享清福的張林蕉,總是沒辦法讓自己的雙手雙腳閒下來,她活到九十八歲的養生之道,除了永保一顆赤子之心,及學習像菩薩一樣的慈悲外,另一股力量或許正是從不懈怠做環保的精神毅力與謙虛吧!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