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做定期定額,有人賺大錢、有人卻是賠錢下場,為何境遇差別如此大?

其實原因就在態度與執行過程。

如果你常懊惱自己總是賺不到錢,以下8個錯誤得引以為戒!

一樣是定期定額,有人大賺,購屋金、退休金、子女教育金統統都有著落;也有人在大賠出場後,從此不提當年事。

原因出在哪兒呢?

根據研究,不少定期定額賠錢的投資人都曾賺過錢,但往往因為錯誤的觀念或作法,悖離了定期定額的精神,最後轉盈為虧,成為投資輸家。

以下就是基金投資常見的8大錯誤。





錯誤1:市場震盪時,就停止扣款或贖回

正解→持續扣款,耐心等待市場回穩

當基金淨值下跌時,就是考驗定力的時候,大多數定期定額失利的投資人碰到市場震盪時,不是因擔心愈跌愈兇而趕緊贖回,就是先停扣看風向,等風平浪靜後再繼續扣款。

其實,最好的方式應該是檢查下跌的原因,到底是市場景氣反轉,由多頭轉向空頭?

還是短暫的回檔?

建議一定要先認清情勢後再行動。

如果投資的市場或區域前景仍然看好,就不該冒然停止扣款。

以今年2月底全球股市因中國股市下跌而修正為例,大多數市場都在近一周的整理後便開始反彈,並再創新高;而去年5~7月的大回檔,時間更長、修正幅度更大,但當時仍持續扣款的投資人,今年上半年都賺到豐碩的獲利。

因此,碰到市場回檔時,千萬要冷靜,別因一時恐慌急著贖回,反而贖在最低點。





錯誤2:扣款半年,沒有賺頭就趕快出場

正解→持續投資整個景氣循環才有大賺頭

選擇定期定額,就要有「長期投資」的心理準備,但是有不少定時定額戶仍然抱持著玩一個短波段的心態,只扣款半年,看看賺頭不多,就沒什麼耐心了。

如果還是高點進場,甚至碰上行情由多轉空,愈扣愈賠,就乾脆認賠出場了。

定期定額投資必須完整投資整個景氣循環期,才能夠達到分散投資、降低風險的目的。

因為行情向下走、基金淨值低時,才有機會買到較多單位數;等到行情向上走、基金淨值翻升時,之前累積的總單位數,就有機會用高淨值換算更高的總報酬。

2000年台股萬點時,不少投資人才進場不久,有些等不到多頭重新來臨就贖回,現在都後悔不已。

而那些熬過美國911恐怖攻擊、SARS低潮期的投資人,堅持到現在,不僅轉虧為盈,甚至倒賺1倍都有可能。





錯誤3:跌時不敢買,大漲時才跳進去買

正解→買跌不買漲,逆向操作才能贏

經常注意市場的人都知道,當某一年、某個股市表現好時,投資該市場的基金往往擠到排行榜前幾名,成為投資人搶購的當紅炸子雞。

像2000年前的網路通訊科技基金,也曾創造倍數報酬,吸引投資人蜂湧投入。

然而好景不常,在網路泡沫的衝擊下,這些基金讓高檔進場的投資人受傷慘重。

台股基金也有同樣的情況,2001~2003年台股疲弱不振,國內定期定額投資人也隨之銳減,等到去年才回升。

而今年中台股漲勢兇猛,一路向萬點挺進,投資人又像怕買不到似的拼命搶進台股基金,導致多檔基金規模暴增,都是標準的「買漲不買跌」!

根據過去的經驗,股市末升段時,市場氣氛一面倒的樂觀、買氣熱絡,多以大漲作收,因此大漲後的股市相對風險也高;相反地,股市低檔時,通常人氣渙散、買氣清淡,此時反而跌無可跌,是趁低加碼、降低單位成本的好時機。

定期定額也要勇於逆市場操作,「買跌不買漲」才能賺到錢!





錯誤4:只買第1名的基金

正解→績效長期領先才值得投資

境內、境外基金加起來上千檔,要怎麼挑?

許多投資人乾脆只買第1名的基金,方便又省力。

只是大家都忽略了一句話:「過去的績效並不代表未來的表現。」

細心的投資人如果多注意新聞報導和各基金網站的排行榜,可以發現每年的名單都不太一樣,去年績效第1名的基金或類股,今年不一定還是第1名,甚至可能敬陪末座。

定期定額要投資的是能長期持續打敗大盤、同時超越同類基金的基金。

報酬率第1名的基金,不是大起大落就是曇花一現,風險太高,除非能長久維持領先不墜,否則可能投資沒多久就要考慮換基金了!





錯誤5:單戀一枝花,沒有分散投資

正解→區域、產業、產品都要分散

食物或衣服的顏色、款式可以儘量挑自己喜歡的買,但投資基金可不能只買偏好的基金,否則可能買了滿手的科技基金,或是一籃子的能源基金、歐洲基金。

別以為買不同基金公司的基金就算是分散風險,如果投資組合中都是同類型的基金,除非真的很有把握,否則就像在賭博一樣,運氣好手上的基金全部大漲,運氣不好就是全部一起跌,結果就會慘不忍睹!

所謂的分散,應該是不同區域、不同產業、不同的金融商品(如股票及債券),如此才能真正有效分散風險。





錯誤6:買便宜不買貴

正解→淨值漲幅才是獲利關鍵

精明的消費者懂得挑選物美價廉的東西購買,不過買基金的經驗顯然不同,買便宜的卻不一定比貴的好。

許多投資人有一種迷思,認為買淨值10元的基金,比20元的划算,因為同一筆錢可以買到的單位數比較多。

其實,投資基金獲利的關鍵不是淨值的高低,而是漲幅。

淨值較高的基金只要漲幅大,獲利還是會比淨值低、但是漲不太動的基金投資報酬率高。

我們分別以1萬元投資淨值10元的A基金及20元的B基金來試算獲利,1年後若2檔基金淨值各上漲10%,兩筆投資的獲利金額一樣都是1000元。

如果B基金1年後淨值上漲20%,則獲利就超過漲幅只有10%的A基金。

因此,獲利來自於未來的漲幅,找到長期表現良好的優質基金才是最重要的。





錯誤7:沒有認清自己的投資屬性

正解→先認清投資屬性再來選標的

不少投資人的通病是容易受市場氣氛所影響,一下子聽說新興市場長線看好,馬上進場申購;一下子又聽說日本基金前景有疑慮,趕快賣出。

買基金應該先了解自己的投資屬性,如果是長期投資、不能承受太大風險的保守投資人,就不要跟隨市場起舞,買進熱門但風險大的基金,然後隨時擔心手中基金會暴跌。

如果是年輕、積極型的投資人,願意承受高風險,賺取較高獲利,就別把資金全部拿去買債券型基金,然後嫌棄報酬率太低。





錯誤8:申購後置之不理

正解→適時檢視、適度調整才是正確作法

雖然定期定額強調長期投資,但並不意味投資人在扣款後即可置之不理,因為經濟情勢的變化、投資市場的前景轉差、基金公司或經理人的異動,都可能導致基金績效滑落。

因此適時的檢視,再根據個人理財目標的變化,或是設定的獲利點進行機動調整,才是較聰明的做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色憂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